第一百二十九章 南粮北调 (1/2)
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百度宅男当崇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既然如此,就只能加赋税了。”不知道是谁提了这样一句。
加赋税?杨改革对这个东西很惧怕,生怕加了赋税造反的人更多。
“北方本就是大干旱,如何加赋税?岂不是逼人造反?”
“那就在南方加赋税。”
……
杨改革很想一肩把这赈灾的事给挑下来,奈何这不是几十万两银子就能摆平的,很可能是每年数百万两银子的无底洞,就是杨改革全力赈灾,也不见得拿得下那个窟窿,不是咬下牙,狠下心,挺一挺就过去了。
那就只能加税,记得这明末确实加过好几次税的,据说,还是明末灭亡的主要原因。不过看过诸多穿越小说的杨改革,很清楚的记得,这明末的农民起义,主要还是集中在了北方灾害严重的地方,如果只加南方的税,也许行。
“那我朝的赋税情况如何?赋税会不会很重?老百姓能承受吗?”杨改革问了这几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回答的人很多,但是回答得很对的人,却不多。
“启禀陛下,我朝税赋不重,太祖定下来藏富于民之策,如今大灾荒即将到来,稍加一些赋税救急,想也不过分,只要陛下不在受灾的北方加税,想问题应该不大。”
“税赋不重?那位卿家给朕讲解一下我朝的赋税情况,该如何加税?注意北方几省除开。”对于明朝的赋税问题,穿越宅男杨改革摸不着头脑。只得现场问一问再说。
“启禀陛下,我朝田税每亩不过几升,就以十斤计,如果陛下加税一分,或者几厘,约合亩税十一斤,想来,问题也不大,当然,我大明田分等级,南北产粮不一,税率不一,所以,税收有差。我大明朝上下,有田近十亿亩上下,每亩加税一分几厘不等,每年大约可多收田税八九百万两上下,当然,陛下如果除开北方的田税,外加除开宗室、士绅等免征之田等,所以,实际所得,可能会在四五百万两银子左右。作为赈灾,想来已经可以了。”
这位大臣估计是户部的,将大明朝田赋的情况,大致的简单介绍了一下。
南方加一分的田税,就有四五百万两银子,这个,貌似可以啊!杨改革心动了,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加税的紧箍咒,松了一下,没记错的话,明末,南方都是一直比较稳定的,想必,多收一点银子,不算过分,这北方,特别是陕西,河南几个地方,不仅不能收税,还要免税,加赈灾。
“如卿家所言,这在南方加税,似乎也是可行的?其他卿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能得四五百万两银子,又不会引起农民起义,这个,貌似,可行!四五百万两银子的诱惑,杨改革是经受不起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加税明面上只有一分,实际还有伴随而生的各种名目的摊派,阴征,实际征收的数目,可能数倍于陛下的一分,升斗小民,苦不堪言,陛下还请三思。”
一记警钟,敲响在杨改革的头顶,杨改革是震耳欲聋!才想起来,这当官的会漂没,这当吏的,会吃拿卡要,这当地主的,会大斗进,小斗出。理想是好的,纸面上的财富是好的,实际的操作,却不是那样美好的。
杨改革暗自责备,自己忘乎所以了。这帐,当真要细算一下。
“那位爱卿可以为朕出一个好主意?既不加税,又有银子赈灾?”杨改革无奈,只好看看有没有能人。
“臣请陛下发内帑以救天下。”
“噗~~”杨改革一口茶喷得老远,现在还有人盯着自己的内帑,让自己发内帑救急天下,不知道这人是怎么想的,难道这内帑的银子就是自己挖的吗?这天灾那样大一个窟窿,你让我一个人担,你是诚心想坑死我啊!
“这位爱卿,赈灾,朕自会拨发内帑去救济的,不过朕的内帑也不是金山银山,这长达十数年的干旱,你认为朕的内帑能发多久?这户部解到朕内帑的银子,想必你也有数吧。”杨改革很想捏死这个家伙。自己的钱,那是有大用处的,你这样叫我去填无底洞,那我可什么都干不成了,训练新军,海军,造船,支援边疆,补发军饷,这样样都要钱,自己内帑里的银子,只在内帑里打一个转,又出去了,你还以为我有多少钱?我这内帑里的钱,都到了要弄出去放印子钱的地步了,可怜的不能再可怜了,你还不放过我。
“孙师傅,依你看,该如何呢?可有什么好主意?”杨改革不得不再问自己的师傅孙承宗。
孙承宗已经沉凝了许久了,见皇帝问起,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加收田税可行,就算是有宵小阴加田税,再多派阴征,就算每亩征收达到二十斤,南方仍可支撑,南方的田,产粮较高,下田可收一二石,上田则可收二三石,即使宵小阴加,也不过一成田税,勉强也可为,陛下可派人加大惩处力度,想必,不会太过伤民。”
呃~~,孙承宗也是支持加税,这个,杨改革有点意外。
“孙师傅,我朝的田税难道不是很重了吗?还有宵小阴加,这不会有问题吧?”杨改革有点不确定,印象里,教科书里,都说这明朝是横征暴敛,导致亡国吗?可现在连孙承宗也赞成加田税?
“启禀陛下,我朝田税,不重,三十税一,民田每亩征收不过三五升,又如何会重呢?官田较高,八升到一斗二升之间,就统一亩收一斗均算,南方田产一般都有二石左右,怎么算的上是重?”孙承宗又给崇祯解释。
杨改革糊涂了,民田,官田,税率好像不太一样啊!民田有多... -->>
“那既然如此,就只能加赋税了。”不知道是谁提了这样一句。
加赋税?杨改革对这个东西很惧怕,生怕加了赋税造反的人更多。
“北方本就是大干旱,如何加赋税?岂不是逼人造反?”
“那就在南方加赋税。”
……
杨改革很想一肩把这赈灾的事给挑下来,奈何这不是几十万两银子就能摆平的,很可能是每年数百万两银子的无底洞,就是杨改革全力赈灾,也不见得拿得下那个窟窿,不是咬下牙,狠下心,挺一挺就过去了。
那就只能加税,记得这明末确实加过好几次税的,据说,还是明末灭亡的主要原因。不过看过诸多穿越小说的杨改革,很清楚的记得,这明末的农民起义,主要还是集中在了北方灾害严重的地方,如果只加南方的税,也许行。
“那我朝的赋税情况如何?赋税会不会很重?老百姓能承受吗?”杨改革问了这几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回答的人很多,但是回答得很对的人,却不多。
“启禀陛下,我朝税赋不重,太祖定下来藏富于民之策,如今大灾荒即将到来,稍加一些赋税救急,想也不过分,只要陛下不在受灾的北方加税,想问题应该不大。”
“税赋不重?那位卿家给朕讲解一下我朝的赋税情况,该如何加税?注意北方几省除开。”对于明朝的赋税问题,穿越宅男杨改革摸不着头脑。只得现场问一问再说。
“启禀陛下,我朝田税每亩不过几升,就以十斤计,如果陛下加税一分,或者几厘,约合亩税十一斤,想来,问题也不大,当然,我大明田分等级,南北产粮不一,税率不一,所以,税收有差。我大明朝上下,有田近十亿亩上下,每亩加税一分几厘不等,每年大约可多收田税八九百万两上下,当然,陛下如果除开北方的田税,外加除开宗室、士绅等免征之田等,所以,实际所得,可能会在四五百万两银子左右。作为赈灾,想来已经可以了。”
这位大臣估计是户部的,将大明朝田赋的情况,大致的简单介绍了一下。
南方加一分的田税,就有四五百万两银子,这个,貌似可以啊!杨改革心动了,一直告诫自己不要加税的紧箍咒,松了一下,没记错的话,明末,南方都是一直比较稳定的,想必,多收一点银子,不算过分,这北方,特别是陕西,河南几个地方,不仅不能收税,还要免税,加赈灾。
“如卿家所言,这在南方加税,似乎也是可行的?其他卿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能得四五百万两银子,又不会引起农民起义,这个,貌似,可行!四五百万两银子的诱惑,杨改革是经受不起的。
“启禀陛下,臣以为,加税明面上只有一分,实际还有伴随而生的各种名目的摊派,阴征,实际征收的数目,可能数倍于陛下的一分,升斗小民,苦不堪言,陛下还请三思。”
一记警钟,敲响在杨改革的头顶,杨改革是震耳欲聋!才想起来,这当官的会漂没,这当吏的,会吃拿卡要,这当地主的,会大斗进,小斗出。理想是好的,纸面上的财富是好的,实际的操作,却不是那样美好的。
杨改革暗自责备,自己忘乎所以了。这帐,当真要细算一下。
“那位爱卿可以为朕出一个好主意?既不加税,又有银子赈灾?”杨改革无奈,只好看看有没有能人。
“臣请陛下发内帑以救天下。”
“噗~~”杨改革一口茶喷得老远,现在还有人盯着自己的内帑,让自己发内帑救急天下,不知道这人是怎么想的,难道这内帑的银子就是自己挖的吗?这天灾那样大一个窟窿,你让我一个人担,你是诚心想坑死我啊!
“这位爱卿,赈灾,朕自会拨发内帑去救济的,不过朕的内帑也不是金山银山,这长达十数年的干旱,你认为朕的内帑能发多久?这户部解到朕内帑的银子,想必你也有数吧。”杨改革很想捏死这个家伙。自己的钱,那是有大用处的,你这样叫我去填无底洞,那我可什么都干不成了,训练新军,海军,造船,支援边疆,补发军饷,这样样都要钱,自己内帑里的银子,只在内帑里打一个转,又出去了,你还以为我有多少钱?我这内帑里的钱,都到了要弄出去放印子钱的地步了,可怜的不能再可怜了,你还不放过我。
“孙师傅,依你看,该如何呢?可有什么好主意?”杨改革不得不再问自己的师傅孙承宗。
孙承宗已经沉凝了许久了,见皇帝问起,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加收田税可行,就算是有宵小阴加田税,再多派阴征,就算每亩征收达到二十斤,南方仍可支撑,南方的田,产粮较高,下田可收一二石,上田则可收二三石,即使宵小阴加,也不过一成田税,勉强也可为,陛下可派人加大惩处力度,想必,不会太过伤民。”
呃~~,孙承宗也是支持加税,这个,杨改革有点意外。
“孙师傅,我朝的田税难道不是很重了吗?还有宵小阴加,这不会有问题吧?”杨改革有点不确定,印象里,教科书里,都说这明朝是横征暴敛,导致亡国吗?可现在连孙承宗也赞成加田税?
“启禀陛下,我朝田税,不重,三十税一,民田每亩征收不过三五升,又如何会重呢?官田较高,八升到一斗二升之间,就统一亩收一斗均算,南方田产一般都有二石左右,怎么算的上是重?”孙承宗又给崇祯解释。
杨改革糊涂了,民田,官田,税率好像不太一样啊!民田有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