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看稀奇,不一样的天安门 (1/2)
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百度宅男当崇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五十一章 看稀奇,不一样的天安门
交代完毕穷举温度计之后,杨改革才问到一件更加重要的事。
“丽娘,我叫你收羊毛的,情况如何了?蒙古那边的生意呢?又什么进展吗?”杨改革如今正在打蒙古的主意,这琉璃斋的动作,得和自己的战略相配合。
“回公子,羊毛倒是收了一些,不过不多,也就一二万两银子的羊毛,倒是棉花收了些……”孙丽娘回答道。
“哦?收得不多?怎么了?没到割羊毛的季节吗?还是?”杨改革见收得不多,就问到,杨改革准备弄羊吃人,这个是长时间里的战略问题,打仗,那只能解决短时间内的问题,所以,很关心这事。
“不是,公子,这草原上是有羊,不过,产的羊毛确实不多,蒙古那边的羊毛,他们自己也就是用来做一些地毯,或者帐篷什么的,我怕……公子,其实,蒙古人养羊,主要还是为了吃肉……”孙丽娘知道一点自家男人大概收羊毛是为了纺织,不过一打听,蒙古那边的羊毛,纺织不出精细的东西,只能造一些粗制的东西来,只能用做地毯,或则是自家帐篷的保暖材料。所以,自作主张,就没花太多钱,另外,实在也收不到,因为没有谁要那个不值钱的东西,所以,产量也不高。
“哦,吃肉?是这样吗?……”杨改革陷入沉思,这羊吃人,羊毛是关键,不过杨改革对这羊毛不怎么懂,听见孙丽娘如此解释,也就没有追究下去了,这南方的纺织工匠还没到,具体的等纺织工匠看过了再说,杨改革准备放断时间再说。
“棉花收了多少?”杨改革又问道。
“棉花收了三四万两银子的,也不多。”孙丽娘说道。
“哦,我知道了……”杨改革哦了一声,三四万两银子的棉花,这个真的不多,杨改革记得资料上说一匹布大概换一石粮食,三四万两银子,如果算成三四万石的粮食,也就换三四万匹布,不过如今北方粮食涨价,可能换不到了,实际下来,换得到大概两三万匹布。
“公子,依我看,收棉花,还不如直接收棉布呢,棉花如果长时间不纺成布,还容易受潮变质,如果是布匹,则容易存放多了。”孙丽娘埋怨道。皇帝叫她收棉花,她就收棉花,不过,和这棉花业一打交道,也算是了解了些情况,这棉花远不如布那样好保存,再者,棉花收上来还得请人纺织成布,这也是个麻烦事,还不如直接买布来的方便,这市面上,要多少布,就有多少。
“嗯,你说的情况,我知道了,这个,日后再说吧,……”杨改革对这纺织业也没个底,根本就不懂,也只能等南方的纺织工匠到了再说。
“嗯,奴家知道了,那这收羊毛和棉花的事?”孙丽娘问道。
“继续吧……”杨改革也没个底,只能先干着,等专家们来了再说,反正也快了。
“好的,奴家知道了。”孙丽娘答应下来。
“拿玻璃换蒙古人东西的事,怎么样了?”杨改革又问道。
“回公子,这个事,和羊毛一样,都被山西的商人霸占着呢,奴家想插手进去,难,即便是奴家有司礼监,有锦衣卫撑腰,要想一时间插手关外的生意,怕也不用指望了,唉……这帮山西的商人,把这关外的生意,捂得可真严啊……如今关外的买卖,都得通过那帮山西商人呢……”说到山西商人,孙丽娘就气不打一处来,她也试着和关外的蒙古人直接做生意,可是,别人不搭理她,即便是有司礼监的帖子,还有锦衣卫撑腰,一时间,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处处受人压制,东西,还得从别人手里过一趟,钱全被别人赚去了,所以,一说到这事,就跟杨改革抱怨。
“山西商人?……呵呵……”杨改革听到这个名词,心中就一紧,眉头紧皱,这帮子挨千刀的,再等段时间,有你们好看的,叫你们卖国。
“呵呵,好了,丽娘,不用管那帮子山西商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杨改革安慰道,如今还没到动那些人的时候。
……
杨改革又和孙丽娘了解了经营生产方面的事,本来还想梅开二度,不过,被这山西商人搅了兴致,没了兴趣,直接就从琉璃斋里出来。
从琉璃斋里出来,杨改革就盘算着,自己得给新军整点新式军服什么的,新军嘛,没点新式制服,像什么样?不过,杨改革也不是全能的,对这羊毛,对这纺织业,那是一窍不通,心里也只能是随便想想。
马车依旧叮叮当当的一路响着,穿过了宣武门,直往长安街上钱庄而去。
“大伴,这好多人啊”杨改革问道。虽然是在车内,但是,杨改革时不时的掀起帘子,看外面,发现这人不是一般的多。
“回公子,这是菜市口,菜市口一直都是很繁华的,人当然多了。”王承恩是个老北京,对这里很熟悉,坐在马车前面,回答道。
“哦,怪不得呢,以前没觉得啊”杨改革以前没少出来,可是,没觉得有多繁华。
“回公子,以前没走菜市口这边,今天去钱庄,走的近路,所以,公子第一次看到呢。”王承恩又解释道。
“哦,是这样啊怪不得。那现在到哪里呢?”杨改革见这繁华的景象,人挨人,车挨人,好奇的问道。
“回公子,如今过了菜市口,过了宣武门,在宣武门里街,往长安街西街走呢,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到钱庄了。”王承恩仔细的解释道。
“哦,长安街?西街?西单?”杨改革把长安街那是听懂了,长安街那可是大名鼎鼎啊中国人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天安门就在长安街的中心呢,日后,那可是中国中心的象征呢。
“回公子,确实就是长安街,确实有个西单牌楼这地方,没想到公子也听说过,哪里可是繁华处啊”王承恩津津有味的介绍着。
杨改革是异常激动,这西单在日后也是大名鼎鼎啊可是著名的商业圈,没想到,在明末,就如此出名了,再想到长安街,天安门,这可都是日后中国人心中所向往的地方啊杨改革决定,呆会,得重新在明朝走一走这长安街,感受一下明朝的长安街,从天安门下过一过,感受一下新中国和明朝天安门之间的不同。
“李若涟的钱庄就开在长安街?”杨改革心潮澎湃的问道。这长安街,果然和日后的长安街一样的宽阔,笔直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了远方。
“回公子,是啊快到了。”王承恩答应道。
杨改革一直就掀着帘子,看外面的景色。
“呵呵,这里的马车,好多啊”杨改革在马车上,远远的就看见不远处,停靠着众多的马车,人吼马嘶的,十分热闹。
“回公子,哪里就是李若涟那小子的钱庄了,生意果然是不错,相当的好啊看这马车,好像都是驮银子的呢。”王承恩眼尖,一眼就看出,这马车和乘坐的马车不同,是用来载货的马车。
杨改革顺着王承恩的手望去,那一群马车、人堆中间,估计就是钱庄的所在。
“我说,那钱庄好像连个招牌也没有啊”杨改革看了半天,也没看到一个招牌,只看到一座楼,大门敞开,人来人往,就是没看到这座大楼有个什么招牌,开门做生意的,不都得有个招牌吗?
“呵呵,回公子,确实,好像确实没招牌,这也难为那些人了,小的估计,那李若涟怕是没得陛下的允许,不敢立招牌呢。”王承恩笑眯眯的回答道。这样多人都是来存钱的,这皇帝的腰包就鼓了。
“我……这也... -->>
第二百五十一章 看稀奇,不一样的天安门
交代完毕穷举温度计之后,杨改革才问到一件更加重要的事。
“丽娘,我叫你收羊毛的,情况如何了?蒙古那边的生意呢?又什么进展吗?”杨改革如今正在打蒙古的主意,这琉璃斋的动作,得和自己的战略相配合。
“回公子,羊毛倒是收了一些,不过不多,也就一二万两银子的羊毛,倒是棉花收了些……”孙丽娘回答道。
“哦?收得不多?怎么了?没到割羊毛的季节吗?还是?”杨改革见收得不多,就问到,杨改革准备弄羊吃人,这个是长时间里的战略问题,打仗,那只能解决短时间内的问题,所以,很关心这事。
“不是,公子,这草原上是有羊,不过,产的羊毛确实不多,蒙古那边的羊毛,他们自己也就是用来做一些地毯,或者帐篷什么的,我怕……公子,其实,蒙古人养羊,主要还是为了吃肉……”孙丽娘知道一点自家男人大概收羊毛是为了纺织,不过一打听,蒙古那边的羊毛,纺织不出精细的东西,只能造一些粗制的东西来,只能用做地毯,或则是自家帐篷的保暖材料。所以,自作主张,就没花太多钱,另外,实在也收不到,因为没有谁要那个不值钱的东西,所以,产量也不高。
“哦,吃肉?是这样吗?……”杨改革陷入沉思,这羊吃人,羊毛是关键,不过杨改革对这羊毛不怎么懂,听见孙丽娘如此解释,也就没有追究下去了,这南方的纺织工匠还没到,具体的等纺织工匠看过了再说,杨改革准备放断时间再说。
“棉花收了多少?”杨改革又问道。
“棉花收了三四万两银子的,也不多。”孙丽娘说道。
“哦,我知道了……”杨改革哦了一声,三四万两银子的棉花,这个真的不多,杨改革记得资料上说一匹布大概换一石粮食,三四万两银子,如果算成三四万石的粮食,也就换三四万匹布,不过如今北方粮食涨价,可能换不到了,实际下来,换得到大概两三万匹布。
“公子,依我看,收棉花,还不如直接收棉布呢,棉花如果长时间不纺成布,还容易受潮变质,如果是布匹,则容易存放多了。”孙丽娘埋怨道。皇帝叫她收棉花,她就收棉花,不过,和这棉花业一打交道,也算是了解了些情况,这棉花远不如布那样好保存,再者,棉花收上来还得请人纺织成布,这也是个麻烦事,还不如直接买布来的方便,这市面上,要多少布,就有多少。
“嗯,你说的情况,我知道了,这个,日后再说吧,……”杨改革对这纺织业也没个底,根本就不懂,也只能等南方的纺织工匠到了再说。
“嗯,奴家知道了,那这收羊毛和棉花的事?”孙丽娘问道。
“继续吧……”杨改革也没个底,只能先干着,等专家们来了再说,反正也快了。
“好的,奴家知道了。”孙丽娘答应下来。
“拿玻璃换蒙古人东西的事,怎么样了?”杨改革又问道。
“回公子,这个事,和羊毛一样,都被山西的商人霸占着呢,奴家想插手进去,难,即便是奴家有司礼监,有锦衣卫撑腰,要想一时间插手关外的生意,怕也不用指望了,唉……这帮山西的商人,把这关外的生意,捂得可真严啊……如今关外的买卖,都得通过那帮山西商人呢……”说到山西商人,孙丽娘就气不打一处来,她也试着和关外的蒙古人直接做生意,可是,别人不搭理她,即便是有司礼监的帖子,还有锦衣卫撑腰,一时间,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处处受人压制,东西,还得从别人手里过一趟,钱全被别人赚去了,所以,一说到这事,就跟杨改革抱怨。
“山西商人?……呵呵……”杨改革听到这个名词,心中就一紧,眉头紧皱,这帮子挨千刀的,再等段时间,有你们好看的,叫你们卖国。
“呵呵,好了,丽娘,不用管那帮子山西商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杨改革安慰道,如今还没到动那些人的时候。
……
杨改革又和孙丽娘了解了经营生产方面的事,本来还想梅开二度,不过,被这山西商人搅了兴致,没了兴趣,直接就从琉璃斋里出来。
从琉璃斋里出来,杨改革就盘算着,自己得给新军整点新式军服什么的,新军嘛,没点新式制服,像什么样?不过,杨改革也不是全能的,对这羊毛,对这纺织业,那是一窍不通,心里也只能是随便想想。
马车依旧叮叮当当的一路响着,穿过了宣武门,直往长安街上钱庄而去。
“大伴,这好多人啊”杨改革问道。虽然是在车内,但是,杨改革时不时的掀起帘子,看外面,发现这人不是一般的多。
“回公子,这是菜市口,菜市口一直都是很繁华的,人当然多了。”王承恩是个老北京,对这里很熟悉,坐在马车前面,回答道。
“哦,怪不得呢,以前没觉得啊”杨改革以前没少出来,可是,没觉得有多繁华。
“回公子,以前没走菜市口这边,今天去钱庄,走的近路,所以,公子第一次看到呢。”王承恩又解释道。
“哦,是这样啊怪不得。那现在到哪里呢?”杨改革见这繁华的景象,人挨人,车挨人,好奇的问道。
“回公子,如今过了菜市口,过了宣武门,在宣武门里街,往长安街西街走呢,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到钱庄了。”王承恩仔细的解释道。
“哦,长安街?西街?西单?”杨改革把长安街那是听懂了,长安街那可是大名鼎鼎啊中国人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天安门就在长安街的中心呢,日后,那可是中国中心的象征呢。
“回公子,确实就是长安街,确实有个西单牌楼这地方,没想到公子也听说过,哪里可是繁华处啊”王承恩津津有味的介绍着。
杨改革是异常激动,这西单在日后也是大名鼎鼎啊可是著名的商业圈,没想到,在明末,就如此出名了,再想到长安街,天安门,这可都是日后中国人心中所向往的地方啊杨改革决定,呆会,得重新在明朝走一走这长安街,感受一下明朝的长安街,从天安门下过一过,感受一下新中国和明朝天安门之间的不同。
“李若涟的钱庄就开在长安街?”杨改革心潮澎湃的问道。这长安街,果然和日后的长安街一样的宽阔,笔直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了远方。
“回公子,是啊快到了。”王承恩答应道。
杨改革一直就掀着帘子,看外面的景色。
“呵呵,这里的马车,好多啊”杨改革在马车上,远远的就看见不远处,停靠着众多的马车,人吼马嘶的,十分热闹。
“回公子,哪里就是李若涟那小子的钱庄了,生意果然是不错,相当的好啊看这马车,好像都是驮银子的呢。”王承恩眼尖,一眼就看出,这马车和乘坐的马车不同,是用来载货的马车。
杨改革顺着王承恩的手望去,那一群马车、人堆中间,估计就是钱庄的所在。
“我说,那钱庄好像连个招牌也没有啊”杨改革看了半天,也没看到一个招牌,只看到一座楼,大门敞开,人来人往,就是没看到这座大楼有个什么招牌,开门做生意的,不都得有个招牌吗?
“呵呵,回公子,确实,好像确实没招牌,这也难为那些人了,小的估计,那李若涟怕是没得陛下的允许,不敢立招牌呢。”王承恩笑眯眯的回答道。这样多人都是来存钱的,这皇帝的腰包就鼓了。
“我……这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