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跃 进 (1/2)
美女中文网 qqxsw.mx,百度宅男当崇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跃 进
崇祯二年。
二月十七。
文华殿。
几个大臣有些愁眉苦脸的在文华殿议事。
杨改革这些日子,麻烦很多,心情也糟糕,好在儿子出世了,升级当爹了,没事可以逗儿子玩,可以解闷不少,如今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局面,越来越吃力的推演,杨改革烦恼不已,虽然赢了盐商,可接下来怎办?杨改革却是茫茫然,一种征服山峰过后的失落感和茫然感,深深的困扰着杨改革。
“也就是说,各地都报告说今年开春开得早咯?”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如今各地都报,今年开春开得及早,如今的天气太暖和了点,怕今年又是一个大旱之年……”施凤来连忙接过话头,说道。
“噢,开春早就代表着干旱么?”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按照今年开春的这个态势,按照以往的经验,当是大旱,陛下!”施凤来愁眉苦脸的说道。
“噢,是这样啊!看来今年干旱又成定局了。”杨改革感叹道,虽然自己预测过十几年的干旱,而且做了很多准备,可当岁月真实到来的时候,仍是充满了压迫感,天灾的重压压在头顶的滋味,可不好受。
“回陛下,如不出意外,当是定局,……不过,也好在陛下早有预料,并早有对策,如今大移民依旧在继续,各地都在加紧春耕备荒、备旱,内阁也准备严加督促各地落实番薯的种植,有诸多措施,这个灾年,应该不算太差……”施凤来连忙回答道。
“噢……”杨改革叹息了口气。
众臣也是沉默下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已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皇帝那个预言的真实性,今年开春开得这样早,此时还才二月,这天气就异常暖和,今年铁定是个干旱之年,如今从各地汇聚起来的信息显示,这干旱的地域相当的广,陕西和山西的情况格外异常,估计得大面积干旱了,山东,顺天府,河南这些地方也有些异常,纵使不大旱,小旱也是跑不了的,情况估计比去年更加的严重,这得多少灾民?虽然如今准备措施可以说得上相当强大,可这个消息仍会堵的人发慌,百万移民虽然是前所未有的赈灾力度,可如今灾民就只有百万么?有的人是心里冷汗直流,这要是没皇帝准备的这些措施,那今年真的不知道是个什么光景。
君臣都落寂的沉默着。
“这开春早也不全都是坏事嘛,朕刚得了消息,这长芦盐场,已经晒出了第一场盐了,收获了第一个一万石盐,这也算是开门红了,呵呵呵……”杨改革捡了个好消息来打破这个让人沉闷的气氛,到现在,盐商的事才算是完,也只有自己能产盐了,这盐业,才算是彻底的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盐商”,也终于成了历史,虽然一万石盐不断多,可象征意义却不小。
见皇帝说起盐场的喜庆事,众臣又才稍稍挤出一些笑容。纷纷恭喜皇帝顺利接收盐场。
虽然杨改革尽量的想把气氛搞得乐观一些,可这消息也着实让人高兴不起来,气氛很快又沉寂下去,这北方数省都将大干旱,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个让人高兴不起来的消息,虽然还只是一个征兆。
可以用沉闷来形容今天的这个议事,杨改革也是索然无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烦恼事又增一头,杨改革到是更觉得闷。
散了议事,出了文华殿,杨改革的心情又才好过一些。
“大伴,徐师傅那里有消息么?这史可法怎么还没把上海的建设方案送来?”杨改革开始埋怨了,今年又是个大干旱之年,必须得做更多的准备,去年仅仅是个陕西,赈灾的压力就有这样大,今年可是数省都将有干旱,这情形,可比去年严重多了,不得不想更多的办法应对啊!
“回陛下的话,暂且还没有徐师傅那边送来的消息,估摸着,也要等史大人去上海了才会有消息。”王承恩回答道。
“呃,知道了,给徐师傅那边去个消息吧,就说如今干旱在即,上海要尽快的开建,如今已经是二月中旬了,最多到五六月,这大批的灾民估计就得逃荒了,要他们做好接收的准备,上海要大建、特建,要吸纳足够多的灾民工作,上海的规划和准备工作,务必在四月底完成……”杨改革皱着眉头吩咐道。以工代赈,自古以来就是赈灾的不二的选择,灾民多虽然是个难题,可也代表着,这人工便宜,只要管饱,几乎有无穷的劳力,倒是建设大上海的好时机。
“奴婢记下了。”王承恩连忙靠近些,记下皇帝的吩咐,同时,还挥挥手,让后面的跟班站远些,别打断了皇帝的思路。
“郑怀忠那里现在有多少人了?”杨改革又问道。
“回陛下,南京造船厂如今有一万五千人以上。”王承恩道。
“噢,让他做好扩产的准备,准备应对今年的逃荒潮,上海船厂尽快建成,起码也要再吸纳两倍以上的工匠,朕今年要再追加造舰的款项,战舰、商船、货船、渔船、内河的船,这些都要追加三倍以上,让他做好安排……”杨改革又说了一条吸纳灾民的办法。别无他法,只能朝各个地方塞人了,尽可能的塞人。除了追加的战舰、商船等,还有给江南商人造船的优惠,也就是说,这几年,杨改革准备爆船了,大规模的爆船,除了吸纳灾民,更是为大移民做准备。
“……奴婢记下了。”王承恩又说道。
“陕西李延翼那里的情况如何了?”杨改革又问道。石油工业也算是一步棋,不过,一切都在草创,提取和炼制都还在草创阶段,杨改革也只能是死马当活马依,得找地方塞人,这不行也得行。
“回陛下,奴婢记得,似乎是能产了,不过,这价钱据说可不便宜,前些日子,还送了一批贡品来呢……”王承恩思索了一会,才从记忆里挖出这么一块内容来,这个什么石油这东西对王承恩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
“噢,为什么价钱不便宜?给李延翼去信,让他尽一切可能大规模生产,尽一切可能把价格做到最低,朕要的是规模越大越好,油价越低越好,可不是什么贡品……”杨改革记忆里,这灯油可是比菜油要便宜得多的,没理由“石油”的价格贵,除非做“石油”的人没把这个做好,只要“石油”炼出来的油比传统的灯油便宜,这就不愁销路,有销路就代表了有规模,有规模就代表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就可以塞更多的人。
“回陛下,具体的奴才也不太清楚,过年前他就来过信,不过,那时候陛下正忙着……”王承恩说着,连忙把脑袋低下去,过年那会,皇帝可忙着斗盐商呢,那里有功夫管陕西那山角落里的什么石油。
“喔,快点回去……”杨改革好像想起来,有这么一回事来着,想起来那信上面确实有关于石油的一些东西,不过当时自己可把心思都放在了盐商身上,可没功夫管那个,如今到了应对大规模逃荒潮的时候了,却不得不把这事提到心上。
“……是,陛下……”王承恩连忙跟上去,皇帝的步伐,陡然加速。
乾清宫。
东暖阁。
杨改革正翻看着一封信,这信,就是李延翼寄来的,这狗爬一般的字,终于让杨改革有了成就感,终于找到一个比自己写字还差的人了,不容易啊!
看了一气,杨改革已经知道为什么这灯油的价格依旧老高了,第一就是规模小,还没找到大规模炼制的方法,第二就是运输不方便,陕西那地方的东西想运出来,运费可不便宜。
“给李延翼去个信,告诉他,用一切办法提高产量,扩大规模,这东西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越大,这造价也就越便宜,灯油什么的也才可以卖得便宜,告诉他,吸纳的难民越多,功劳也就越大,赚银子是次要的,让他自己想办法,朕只要结果,不问过程……”杨改革道。
“奴... -->>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跃 进
崇祯二年。
二月十七。
文华殿。
几个大臣有些愁眉苦脸的在文华殿议事。
杨改革这些日子,麻烦很多,心情也糟糕,好在儿子出世了,升级当爹了,没事可以逗儿子玩,可以解闷不少,如今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局面,越来越吃力的推演,杨改革烦恼不已,虽然赢了盐商,可接下来怎办?杨改革却是茫茫然,一种征服山峰过后的失落感和茫然感,深深的困扰着杨改革。
“也就是说,各地都报告说今年开春开得早咯?”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如今各地都报,今年开春开得及早,如今的天气太暖和了点,怕今年又是一个大旱之年……”施凤来连忙接过话头,说道。
“噢,开春早就代表着干旱么?”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按照今年开春的这个态势,按照以往的经验,当是大旱,陛下!”施凤来愁眉苦脸的说道。
“噢,是这样啊!看来今年干旱又成定局了。”杨改革感叹道,虽然自己预测过十几年的干旱,而且做了很多准备,可当岁月真实到来的时候,仍是充满了压迫感,天灾的重压压在头顶的滋味,可不好受。
“回陛下,如不出意外,当是定局,……不过,也好在陛下早有预料,并早有对策,如今大移民依旧在继续,各地都在加紧春耕备荒、备旱,内阁也准备严加督促各地落实番薯的种植,有诸多措施,这个灾年,应该不算太差……”施凤来连忙回答道。
“噢……”杨改革叹息了口气。
众臣也是沉默下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已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皇帝那个预言的真实性,今年开春开得这样早,此时还才二月,这天气就异常暖和,今年铁定是个干旱之年,如今从各地汇聚起来的信息显示,这干旱的地域相当的广,陕西和山西的情况格外异常,估计得大面积干旱了,山东,顺天府,河南这些地方也有些异常,纵使不大旱,小旱也是跑不了的,情况估计比去年更加的严重,这得多少灾民?虽然如今准备措施可以说得上相当强大,可这个消息仍会堵的人发慌,百万移民虽然是前所未有的赈灾力度,可如今灾民就只有百万么?有的人是心里冷汗直流,这要是没皇帝准备的这些措施,那今年真的不知道是个什么光景。
君臣都落寂的沉默着。
“这开春早也不全都是坏事嘛,朕刚得了消息,这长芦盐场,已经晒出了第一场盐了,收获了第一个一万石盐,这也算是开门红了,呵呵呵……”杨改革捡了个好消息来打破这个让人沉闷的气氛,到现在,盐商的事才算是完,也只有自己能产盐了,这盐业,才算是彻底的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盐商”,也终于成了历史,虽然一万石盐不断多,可象征意义却不小。
见皇帝说起盐场的喜庆事,众臣又才稍稍挤出一些笑容。纷纷恭喜皇帝顺利接收盐场。
虽然杨改革尽量的想把气氛搞得乐观一些,可这消息也着实让人高兴不起来,气氛很快又沉寂下去,这北方数省都将大干旱,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个让人高兴不起来的消息,虽然还只是一个征兆。
可以用沉闷来形容今天的这个议事,杨改革也是索然无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烦恼事又增一头,杨改革到是更觉得闷。
散了议事,出了文华殿,杨改革的心情又才好过一些。
“大伴,徐师傅那里有消息么?这史可法怎么还没把上海的建设方案送来?”杨改革开始埋怨了,今年又是个大干旱之年,必须得做更多的准备,去年仅仅是个陕西,赈灾的压力就有这样大,今年可是数省都将有干旱,这情形,可比去年严重多了,不得不想更多的办法应对啊!
“回陛下的话,暂且还没有徐师傅那边送来的消息,估摸着,也要等史大人去上海了才会有消息。”王承恩回答道。
“呃,知道了,给徐师傅那边去个消息吧,就说如今干旱在即,上海要尽快的开建,如今已经是二月中旬了,最多到五六月,这大批的灾民估计就得逃荒了,要他们做好接收的准备,上海要大建、特建,要吸纳足够多的灾民工作,上海的规划和准备工作,务必在四月底完成……”杨改革皱着眉头吩咐道。以工代赈,自古以来就是赈灾的不二的选择,灾民多虽然是个难题,可也代表着,这人工便宜,只要管饱,几乎有无穷的劳力,倒是建设大上海的好时机。
“奴婢记下了。”王承恩连忙靠近些,记下皇帝的吩咐,同时,还挥挥手,让后面的跟班站远些,别打断了皇帝的思路。
“郑怀忠那里现在有多少人了?”杨改革又问道。
“回陛下,南京造船厂如今有一万五千人以上。”王承恩道。
“噢,让他做好扩产的准备,准备应对今年的逃荒潮,上海船厂尽快建成,起码也要再吸纳两倍以上的工匠,朕今年要再追加造舰的款项,战舰、商船、货船、渔船、内河的船,这些都要追加三倍以上,让他做好安排……”杨改革又说了一条吸纳灾民的办法。别无他法,只能朝各个地方塞人了,尽可能的塞人。除了追加的战舰、商船等,还有给江南商人造船的优惠,也就是说,这几年,杨改革准备爆船了,大规模的爆船,除了吸纳灾民,更是为大移民做准备。
“……奴婢记下了。”王承恩又说道。
“陕西李延翼那里的情况如何了?”杨改革又问道。石油工业也算是一步棋,不过,一切都在草创,提取和炼制都还在草创阶段,杨改革也只能是死马当活马依,得找地方塞人,这不行也得行。
“回陛下,奴婢记得,似乎是能产了,不过,这价钱据说可不便宜,前些日子,还送了一批贡品来呢……”王承恩思索了一会,才从记忆里挖出这么一块内容来,这个什么石油这东西对王承恩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
“噢,为什么价钱不便宜?给李延翼去信,让他尽一切可能大规模生产,尽一切可能把价格做到最低,朕要的是规模越大越好,油价越低越好,可不是什么贡品……”杨改革记忆里,这灯油可是比菜油要便宜得多的,没理由“石油”的价格贵,除非做“石油”的人没把这个做好,只要“石油”炼出来的油比传统的灯油便宜,这就不愁销路,有销路就代表了有规模,有规模就代表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就可以塞更多的人。
“回陛下,具体的奴才也不太清楚,过年前他就来过信,不过,那时候陛下正忙着……”王承恩说着,连忙把脑袋低下去,过年那会,皇帝可忙着斗盐商呢,那里有功夫管陕西那山角落里的什么石油。
“喔,快点回去……”杨改革好像想起来,有这么一回事来着,想起来那信上面确实有关于石油的一些东西,不过当时自己可把心思都放在了盐商身上,可没功夫管那个,如今到了应对大规模逃荒潮的时候了,却不得不把这事提到心上。
“……是,陛下……”王承恩连忙跟上去,皇帝的步伐,陡然加速。
乾清宫。
东暖阁。
杨改革正翻看着一封信,这信,就是李延翼寄来的,这狗爬一般的字,终于让杨改革有了成就感,终于找到一个比自己写字还差的人了,不容易啊!
看了一气,杨改革已经知道为什么这灯油的价格依旧老高了,第一就是规模小,还没找到大规模炼制的方法,第二就是运输不方便,陕西那地方的东西想运出来,运费可不便宜。
“给李延翼去个信,告诉他,用一切办法提高产量,扩大规模,这东西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越大,这造价也就越便宜,灯油什么的也才可以卖得便宜,告诉他,吸纳的难民越多,功劳也就越大,赚银子是次要的,让他自己想办法,朕只要结果,不问过程……”杨改革道。
“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