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大国无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切都是人们自己犯下的罪孽……”
农业部黄土高原环境问题专项工作组已经不止是第一次开会研究问题,在此之前工作组已经出动了一千多人次对甘肃、陕西和山西部分地区进行多次实地调研考察,为获得真实的数据奔波了近三个月后,在1922年3月9日这天专项工作组在西安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而后又是近一个月时间的反复核实求证,最终在4月5日这天会议进入了分项讨论阶段,如今三天过去了,会议很多问题已经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我们就必须了解问题本身的实质所在,它因何而起、为何扩大、有何现状、发展趋势等等,我们要想对黄土高原环境恶劣问题有所建树,那也需要遵循这一过程,以科学的、公正的、务实的眼光看待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刻意逃避或者隐瞒。”
会议开始时工作组组长石洋向在座的与会人员叮嘱道,黄土高原是自治区目前政治工作的重点,当然也是继云贵川之后农业部关注的中心,解决好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问题,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按照农业部工作的习惯,他们首先对待解决问题的饿现状进行调查了解。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阎锡山的山西、自治区的陕西、甘肃和青海,当然也有河南省的一部分地区,是自治区当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等等,就是该地区的现状要点。
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耸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犹如海洋中的孤岛。六盘山以西的陇中高原上的屈吴山、华家岭、马衔山,陇东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白于山、黄龙山等。原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塬面宽阔适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
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由“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
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川”两旁还有阶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状平原,与条状分布的杖地不同。
黄河流经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的黄土高原,加之暴雨频繁,所以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直接把黄河变成了黄色。
“陇中高原,位于六盘山以西,是一个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至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沟谷、垄板地形。而陇东、陕北高原,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至1200米。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石洋在一副巨大的地图面前,挥舞着指挥杆介绍着一些情况。
“山西高原我们目前未展开大规模调查,我们暂且让它包括住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等地区。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至1500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当然渭河平原也就是关中平原,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
“我们根据收集到的气象记录资料和自行观察的数据,可以得出一定的结果。”自治区首席气象专家谢福嵩作为工作组中重要的气象服务团队领队,已经准备在明天于工大内开辟气象学专业的他们,首次被拉入到政府的大型工作项目中来,而该团队自然不负众望拿出了一定的成果出来,接过石洋手中的指挥棒,他开始为众人讲述黄土高原的气候现状。
“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年均气温7到14度,年降雨量600至800mm。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至12度,年降雨量400至600mm,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而长城沿线以北,陕西定边、甘肃同心、海原以西的地区。年均温2至8度,年降雨量100至300mm。气温年较差、月较差、日较差均增大,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风沙活动频繁,风蚀沙化作用剧烈。该区的范围与荒漠草原带几乎一致。”
“也就是说,黄土高原地区的降雨年际变化很大,整体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丰水年的降雨量为枯水年的3倍以上;年内分布不均,汛期大约是6至9月份,且此期间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七成左右,几乎是以大面积的暴雨形式为主,且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一个暴雨笼罩面积估算值是5万平方千米以上,根据史料记载得出河口镇至龙门、泾洛渭汾河、伊洛沁河是三大暴雨中心。”
“目前我们能推论出形成的暴雨原因尚且缺乏证据,但还是有一定可信性的。按照我们的推论,原因有二。一是该地区在西风带内,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形成强对流而导致的暴雨,暴雨的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二是受西太平洋副高压的扰动而形成的暴雨,所以才会面积很大、历时长、强度非常大,根据史料推论和演算,出现每小时一百毫米以上的降水量非常正常……”
“我的天!!”谢福嵩的讲述刚一完毕,在座的不少人都发出感叹,如此大的降雨量、如此集中的降雨期,加上恶劣的水土环境,不产生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才怪,年复一年的洗刷下来,黄土高原能有如今的千沟万壑还真是不容易,当然考虑到人为因素后,就不难想到为什么黄土高原会成为今日的一副“皱纹密布”的丑陋模样。
“关于黄土的来源,我们相信是风的缘故。在我们看来,这些堆积成百米深的黄土是来自于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
“所以在原地留下了粗大的石块,它们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而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经流水侵蚀之后便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李四光被临时调入到了该工作组中,他虽然是一个地质矿产学家,但是对带领科研队伍进行实地勘察和数据汇总以及推论,这些他都是非常擅长的,而且黄土高原本身就是矿产蕴藏丰富的地区,自然是他们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局的重要工作地区,了解这一地区现状、知晓该地区环境问题、分析和得出是否合适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为实现自治区始终坚持的可持续化利用宗旨都是很有裨益的,所以他也是该工作组重要一员,它他讲述的黄土推论也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关于水土流失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的是它是由于暴流沟谷冲刷疏松黄土所致。黄土颗粒细小且质地疏松,化学分析结果是含有碳酸钙,且遇水易溶解、崩塌。该地区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刚才谢福嵩谢教授也讲述了该地区气候现状,夏季多暴雨,所以这就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了水土的流失。”
“如果要与地壳运动学联系,那它的原因更有说服力。我们都知道地壳是在运动的,近代地壳处于上升状态,继而使得沟床不断下切和侧蚀,沟谷溯源侵蚀加剧,相应地谷坡又不断地扩展,于是沟间地日益破碎。当然我们还要重视一个因素,那就是人类的破坏大自然活动……”
这席话说出口,在场所有人都点头称是,谁都知道这黄土高原所在区域就是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央权力所在地,比如西安就是一个数朝古都,密集的人口遍布于该地区,古代人们吃穿住行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大自然,尤其是具有双刃效果的农业,“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在与大自然的和睦相处上做的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对于黄土高原而言,造成今日的恶劣结果自然和人为破坏离不开。
“黄土高原历史可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区,而现在晋西、陕北等地区的森林早已不见踪影,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漫天黄土,从残存的原生植被研究后可以肯定,本区在农耕以前原始植被是属于森林和森林草原,但我们的民族愣是活生生的将美好的森林草原变成了如今的近乎于荒漠。”
“从史书上看,秦汉以前,黄土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现在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毛乌素沙漠中的陕北靖边县的白城子,现在已经是属干旱荒漠地区,但它以前可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曾是大夏国都城统万城的所在地。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在建这座都城时曾赞美道,‘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但如今那里已经快被沙漠所覆盖。”
“而且,现在呈现草原面貌的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陇东、陇西、兰州和宁夏一带历史上也是森林地区,史书记载该地区以板盖房是林区居民的习俗,汉代左右时期那里都是郁郁葱葱的林区。但如今参天树木已无,只剩下佝偻枯树还有寥寥草原,我相信如果还不加以整改往后那里也将成为一片荒漠。”
“可笑的... -->>
“这一切都是人们自己犯下的罪孽……”
农业部黄土高原环境问题专项工作组已经不止是第一次开会研究问题,在此之前工作组已经出动了一千多人次对甘肃、陕西和山西部分地区进行多次实地调研考察,为获得真实的数据奔波了近三个月后,在1922年3月9日这天专项工作组在西安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而后又是近一个月时间的反复核实求证,最终在4月5日这天会议进入了分项讨论阶段,如今三天过去了,会议很多问题已经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我们就必须了解问题本身的实质所在,它因何而起、为何扩大、有何现状、发展趋势等等,我们要想对黄土高原环境恶劣问题有所建树,那也需要遵循这一过程,以科学的、公正的、务实的眼光看待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刻意逃避或者隐瞒。”
会议开始时工作组组长石洋向在座的与会人员叮嘱道,黄土高原是自治区目前政治工作的重点,当然也是继云贵川之后农业部关注的中心,解决好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问题,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按照农业部工作的习惯,他们首先对待解决问题的饿现状进行调查了解。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阎锡山的山西、自治区的陕西、甘肃和青海,当然也有河南省的一部分地区,是自治区当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等等,就是该地区的现状要点。
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耸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犹如海洋中的孤岛。六盘山以西的陇中高原上的屈吴山、华家岭、马衔山,陇东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白于山、黄龙山等。原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塬面宽阔适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农业区。但是塬易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出长条状塬地,成为山梁,称为“梁”地。
如果梁地再被沟谷切割分散孤立,形状有如馒头状的山丘,当地称为“峁”。由“梁”和“峁”组成的黄土丘陵,高出附近沟底大都在100~200米左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来源区。
川是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在梁峁地区地下水出露,汇成小河、河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在两岸形成小片平原,称它为“川”。“川”两旁还有阶地,即“掌”、“杖”地。掌是川地上源的盆地状平原,与条状分布的杖地不同。
黄河流经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的黄土高原,加之暴雨频繁,所以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尤其是黄河河口镇至潼关这一河段,黄河在穿越这一段黄土高原的过程中,众多支流汇入,直接把黄河变成了黄色。
“陇中高原,位于六盘山以西,是一个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至2000米。地形破碎,多梁、峁、沟谷、垄板地形。而陇东、陕北高原,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至1200米。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梁峁丘陵。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石洋在一副巨大的地图面前,挥舞着指挥杆介绍着一些情况。
“山西高原我们目前未展开大规模调查,我们暂且让它包括住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等地区。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至1500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当然渭河平原也就是关中平原,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
“我们根据收集到的气象记录资料和自行观察的数据,可以得出一定的结果。”自治区首席气象专家谢福嵩作为工作组中重要的气象服务团队领队,已经准备在明天于工大内开辟气象学专业的他们,首次被拉入到政府的大型工作项目中来,而该团队自然不负众望拿出了一定的成果出来,接过石洋手中的指挥棒,他开始为众人讲述黄土高原的气候现状。
“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年均气温7到14度,年降雨量600至800mm。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至12度,年降雨量400至600mm,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而长城沿线以北,陕西定边、甘肃同心、海原以西的地区。年均温2至8度,年降雨量100至300mm。气温年较差、月较差、日较差均增大,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风沙活动频繁,风蚀沙化作用剧烈。该区的范围与荒漠草原带几乎一致。”
“也就是说,黄土高原地区的降雨年际变化很大,整体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丰水年的降雨量为枯水年的3倍以上;年内分布不均,汛期大约是6至9月份,且此期间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七成左右,几乎是以大面积的暴雨形式为主,且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一个暴雨笼罩面积估算值是5万平方千米以上,根据史料记载得出河口镇至龙门、泾洛渭汾河、伊洛沁河是三大暴雨中心。”
“目前我们能推论出形成的暴雨原因尚且缺乏证据,但还是有一定可信性的。按照我们的推论,原因有二。一是该地区在西风带内,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形成强对流而导致的暴雨,暴雨的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二是受西太平洋副高压的扰动而形成的暴雨,所以才会面积很大、历时长、强度非常大,根据史料推论和演算,出现每小时一百毫米以上的降水量非常正常……”
“我的天!!”谢福嵩的讲述刚一完毕,在座的不少人都发出感叹,如此大的降雨量、如此集中的降雨期,加上恶劣的水土环境,不产生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才怪,年复一年的洗刷下来,黄土高原能有如今的千沟万壑还真是不容易,当然考虑到人为因素后,就不难想到为什么黄土高原会成为今日的一副“皱纹密布”的丑陋模样。
“关于黄土的来源,我们相信是风的缘故。在我们看来,这些堆积成百米深的黄土是来自于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
“所以在原地留下了粗大的石块,它们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而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经流水侵蚀之后便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李四光被临时调入到了该工作组中,他虽然是一个地质矿产学家,但是对带领科研队伍进行实地勘察和数据汇总以及推论,这些他都是非常擅长的,而且黄土高原本身就是矿产蕴藏丰富的地区,自然是他们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局的重要工作地区,了解这一地区现状、知晓该地区环境问题、分析和得出是否合适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为实现自治区始终坚持的可持续化利用宗旨都是很有裨益的,所以他也是该工作组重要一员,它他讲述的黄土推论也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关于水土流失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的是它是由于暴流沟谷冲刷疏松黄土所致。黄土颗粒细小且质地疏松,化学分析结果是含有碳酸钙,且遇水易溶解、崩塌。该地区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刚才谢福嵩谢教授也讲述了该地区气候现状,夏季多暴雨,所以这就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了水土的流失。”
“如果要与地壳运动学联系,那它的原因更有说服力。我们都知道地壳是在运动的,近代地壳处于上升状态,继而使得沟床不断下切和侧蚀,沟谷溯源侵蚀加剧,相应地谷坡又不断地扩展,于是沟间地日益破碎。当然我们还要重视一个因素,那就是人类的破坏大自然活动……”
这席话说出口,在场所有人都点头称是,谁都知道这黄土高原所在区域就是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央权力所在地,比如西安就是一个数朝古都,密集的人口遍布于该地区,古代人们吃穿住行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大自然,尤其是具有双刃效果的农业,“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在与大自然的和睦相处上做的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对于黄土高原而言,造成今日的恶劣结果自然和人为破坏离不开。
“黄土高原历史可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区,而现在晋西、陕北等地区的森林早已不见踪影,到处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漫天黄土,从残存的原生植被研究后可以肯定,本区在农耕以前原始植被是属于森林和森林草原,但我们的民族愣是活生生的将美好的森林草原变成了如今的近乎于荒漠。”
“从史书上看,秦汉以前,黄土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现在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毛乌素沙漠中的陕北靖边县的白城子,现在已经是属干旱荒漠地区,但它以前可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曾是大夏国都城统万城的所在地。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在建这座都城时曾赞美道,‘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但如今那里已经快被沙漠所覆盖。”
“而且,现在呈现草原面貌的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陇东、陇西、兰州和宁夏一带历史上也是森林地区,史书记载该地区以板盖房是林区居民的习俗,汉代左右时期那里都是郁郁葱葱的林区。但如今参天树木已无,只剩下佝偻枯树还有寥寥草原,我相信如果还不加以整改往后那里也将成为一片荒漠。”
“可笑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