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宋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果然如徐卫猜测的一样。从靖康元年二月开始,朝廷开始了一连串的动作。首先,赵桓的心腹,原开封府尹聂山早已经被任命为“江淮诸路制置使”,准备取代蔡攸的心腹宋焕。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聂山往江淮,不仅仅是为了控制局势,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秘秘密处死童贯!可突然之间,聂山的任命被取消,赵桓召宋焕返京述职。同时,大幅度减轻对蔡京、童贯、蔡攸一干人等的处罚。此举,可以说是赵桓在向太上皇示好,甚至示弱。以求稳定东南,进而请赵佶回京。
可儿子这番动作,似乎并没有得到老子的认同。赵佶对东京的示好不予理会,连向东南各地下了三道旨意。其一:截递角,也就是禁止东南各官府向东京传递任何公文,命令这些地区等候指示;其二:止勤王,不许东南各地的驻军进东京,东南各地的部队必须听从“江淮制置使司”的命令。赵佶甚至公然截留路过镇江府的三千两浙勤王兵将作为自己的卫队。其三:留粮纲。严禁东南各地向东京运送包括粮草在内的一切物资,各处关隘渡口,没有赵佶行营司签发的文书,不许通过!
这三道命令,明白无误地显示了赵佶确有抛开东京,在东南另立朝廷的用心!对赵桓而言,太上皇这一系列动作,犹如釜底抽薪!朝廷自此不能再完全号令江淮,此地的勤王之师和应急粮草也无法再输送东京。一时间,东京震动!那留守京师的官员也是人心惶惶,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官家虽然登基称帝,可太上皇手里攥着东南钱粮之地,又有一班掌握大权的大臣追随,咱到底该听谁的?
朝中有大臣指出,太上皇此举是新君步伐太快逼迫所至。但实际上,赵佶此举早有预谋。在他逃离东京之前,蔡京的一个儿子已经被任命为镇江知府,蔡攸的心腹宋焕也被升为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而东南之地,由号称“东南王”的朱面经营多年,赵佶此次南逃,朱面正在同行之列!
试想,赵佶才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虽然迫于形势传位赵桓。可眼下金军已退,他真甘心当个太上皇么?再则,手握重权的大臣们都在他身边。东京朝廷想要号令全国,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于是,他在东南左封右拜,左赏右赐,一刻也不停。以至于东南的文武官员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听从他的诏命而忘了东京还有官家。
虽然收服东南遇到挫折,可赵桓在北面的动作仍旧持续着。首要一条,就是解除东京城的戒严,并严加管束城外勤王之师,并下诏命,诸军有敢轻动滋事者,长官贬谪,士卒连坐!若是骚扰百姓,横行不法,不问是官是兵,一律斩首!这对军纪败坏的宋军来说,无疑是当头一闷棒!同时,因“两河忠义巡社巡检使”徐卫向兼任兵部侍郎的李纲反应城外义军的艰难处境,朝廷拔下部分补给,使得数万义军人心大振!视徐卫为主心骨,父母官!
二月十七这一日。天未放亮,徐卫还在床上便听到轰然的敲门声骤然响起。打开门一看,门外立着一个中年汉子,并不认识。
“敢问是徐巡检使么?”对方抱拳问道。
徐卫点头,那汉子又道:“奉我家大官人之命,请徐巡检使移步一聚。”
“你家大官人是……”徐卫疑惑道。
对方并不回答,而是催促道:“徐巡检去了便知,时间有限,还请立即随我前往。”
你这是邀请还是绑架?若是绑架绑到徐九头上,还真算找对人了。见徐卫没有回应,那汉子有些焦急,稍稍大声道:“何太尉也正在前往途中。”
徐卫立刻意识到,这位“大官人”并不是寻常之辈,连身为步帅的何灌都能召集前往,足见其在朝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既然何灌也在受邀之列,想必就是他推荐的自己。否则,这些朝廷大佬们议事,哪能邀请一个七品武官?略一思索,点头表示答应,让那汉子先下去,自己去牵马。却听对方说,外面已经备好马车。
坐在车里,摇摇晃晃也不知驶向何处。徐卫猜测着这位“大官人“的来头。首先,他在朝中应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从他召集何灌和自己来看,必然与军事有关。最后,他事情做得如此隐秘,显然是不想让人知道。
正思索时,听得外头喧哗。徐卫掀开车帘一看。拜朝廷解除东京戒严所赐,冷清数月的东京城又再度热闹起来。那商贩们正忙碌地从车上卸下市面上早已多日不见的新鲜货物,提篮挎篓的百姓早早排起了长队,等待抢购。虽然刚刚经历了惊魂两月,但此刻,东京城再度有了欢声笑语。只是,老百姓们恐怕不会知道,再过几个月,金军便会复来。如果朝廷没有正确的应对之策,到那时这欢声笑语也会变成鬼哭狼嚎。
仔细一看,马车居然在向城外驶去。这位“大官人”天不放亮就来召人,又在城外聚集,想来事情小不了。过了汴河,一路穿行于军营之中,径投西南角而去。走了约莫盏茶时分,天已大亮,路上行人仍旧不少。眼下正值春季,徐卫见那漫山遍野一片翠绿,老树发出新芽,鲜花重新盛开。行过一片树林时,那树枝扫在车厢上,溅下无数玉珠,露水直洒在徐卫脸上。顿感精神一振。心里不由暗叹,多好的锦绣山河!难怪那么多忠直之士舍生忘死也要保家卫国,难怪宗泽临死也要大呼“过河”,难怪岳飞要手书“还我河山”。
又行六七里,竟拐入山间,路途非常颠簸,那赶车的马夫赔罪道:“小官人恕罪,这路委实太过崎岖。”
徐卫还没回答,那车后同行的汉子却说道:“休得胡说!小官人乃军中战将,枪林箭雨尚且不惧,些许颠簸算得甚么?”
又过一阵。马车终于停下,那跟在后头的汉子掀起车帘,笑道:“徐官人,请!”
跳下马车,徐卫未及细看,忽听一声晨钟。抬头望去,见面前是座大山,一条石板铺就的道路蜿蜒盘旋于山际,半山腰上,一座古刹竟似悬空而建。在那汉子的陪同下,徐卫抬阶而上,走得极快。刚走没到一半,徐卫已经听到背后气喘如牛。再往前走,便有前来礼佛的香客,见徐卫一身装扮,纷纷避让。那大姑娘小媳妇不时偷偷打量,好俊的少年郎!
乃行至寺庙之前,听得佛号响亮,见得宝相庄严,就连徐卫这等沙场上撕杀的战将也肃然起敬。正看殿上佛祖金身时,一个声音在旁响起:“徐官人,请随我来。”转头视之,正是何灌府中家人王大。
在他引领下,徐卫绕过佛堂,又穿过后面禅房,竟投后山而去。那山间羊肠小道极是坎坷,王大不时提醒他小心,万一一个不慎,跌落山涧,怕是要粉身碎骨了。一路爬行,未至山顶眼前便豁然开朗!一片平地就在山顶之下,依着山崖建有凉亭一所,长约丈余,均为木质,班驳的痕迹显得它已经有些年头。
凉亭中已有数人,或立或坐,却并未聚在一处。待走得近些。便瞧见几位熟面孔。步帅何灌,枢密副使徐绍,尚书右丞李纲,两河都统制姚平仲。还有几人不认得,料想也是身居要位之人。
徐卫入得凉亭,作个四方揖,先行见过诸位上官。李纲点头示意,徐绍嗯了一声,姚平仲瞄了一眼并不作声,何灌伸手召他过去,并肩而立,手指山下田园,远处风光,笑道:“好看。”
&... -->>
果然如徐卫猜测的一样。从靖康元年二月开始,朝廷开始了一连串的动作。首先,赵桓的心腹,原开封府尹聂山早已经被任命为“江淮诸路制置使”,准备取代蔡攸的心腹宋焕。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聂山往江淮,不仅仅是为了控制局势,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秘秘密处死童贯!可突然之间,聂山的任命被取消,赵桓召宋焕返京述职。同时,大幅度减轻对蔡京、童贯、蔡攸一干人等的处罚。此举,可以说是赵桓在向太上皇示好,甚至示弱。以求稳定东南,进而请赵佶回京。
可儿子这番动作,似乎并没有得到老子的认同。赵佶对东京的示好不予理会,连向东南各地下了三道旨意。其一:截递角,也就是禁止东南各官府向东京传递任何公文,命令这些地区等候指示;其二:止勤王,不许东南各地的驻军进东京,东南各地的部队必须听从“江淮制置使司”的命令。赵佶甚至公然截留路过镇江府的三千两浙勤王兵将作为自己的卫队。其三:留粮纲。严禁东南各地向东京运送包括粮草在内的一切物资,各处关隘渡口,没有赵佶行营司签发的文书,不许通过!
这三道命令,明白无误地显示了赵佶确有抛开东京,在东南另立朝廷的用心!对赵桓而言,太上皇这一系列动作,犹如釜底抽薪!朝廷自此不能再完全号令江淮,此地的勤王之师和应急粮草也无法再输送东京。一时间,东京震动!那留守京师的官员也是人心惶惶,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官家虽然登基称帝,可太上皇手里攥着东南钱粮之地,又有一班掌握大权的大臣追随,咱到底该听谁的?
朝中有大臣指出,太上皇此举是新君步伐太快逼迫所至。但实际上,赵佶此举早有预谋。在他逃离东京之前,蔡京的一个儿子已经被任命为镇江知府,蔡攸的心腹宋焕也被升为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而东南之地,由号称“东南王”的朱面经营多年,赵佶此次南逃,朱面正在同行之列!
试想,赵佶才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虽然迫于形势传位赵桓。可眼下金军已退,他真甘心当个太上皇么?再则,手握重权的大臣们都在他身边。东京朝廷想要号令全国,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于是,他在东南左封右拜,左赏右赐,一刻也不停。以至于东南的文武官员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听从他的诏命而忘了东京还有官家。
虽然收服东南遇到挫折,可赵桓在北面的动作仍旧持续着。首要一条,就是解除东京城的戒严,并严加管束城外勤王之师,并下诏命,诸军有敢轻动滋事者,长官贬谪,士卒连坐!若是骚扰百姓,横行不法,不问是官是兵,一律斩首!这对军纪败坏的宋军来说,无疑是当头一闷棒!同时,因“两河忠义巡社巡检使”徐卫向兼任兵部侍郎的李纲反应城外义军的艰难处境,朝廷拔下部分补给,使得数万义军人心大振!视徐卫为主心骨,父母官!
二月十七这一日。天未放亮,徐卫还在床上便听到轰然的敲门声骤然响起。打开门一看,门外立着一个中年汉子,并不认识。
“敢问是徐巡检使么?”对方抱拳问道。
徐卫点头,那汉子又道:“奉我家大官人之命,请徐巡检使移步一聚。”
“你家大官人是……”徐卫疑惑道。
对方并不回答,而是催促道:“徐巡检去了便知,时间有限,还请立即随我前往。”
你这是邀请还是绑架?若是绑架绑到徐九头上,还真算找对人了。见徐卫没有回应,那汉子有些焦急,稍稍大声道:“何太尉也正在前往途中。”
徐卫立刻意识到,这位“大官人”并不是寻常之辈,连身为步帅的何灌都能召集前往,足见其在朝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既然何灌也在受邀之列,想必就是他推荐的自己。否则,这些朝廷大佬们议事,哪能邀请一个七品武官?略一思索,点头表示答应,让那汉子先下去,自己去牵马。却听对方说,外面已经备好马车。
坐在车里,摇摇晃晃也不知驶向何处。徐卫猜测着这位“大官人“的来头。首先,他在朝中应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从他召集何灌和自己来看,必然与军事有关。最后,他事情做得如此隐秘,显然是不想让人知道。
正思索时,听得外头喧哗。徐卫掀开车帘一看。拜朝廷解除东京戒严所赐,冷清数月的东京城又再度热闹起来。那商贩们正忙碌地从车上卸下市面上早已多日不见的新鲜货物,提篮挎篓的百姓早早排起了长队,等待抢购。虽然刚刚经历了惊魂两月,但此刻,东京城再度有了欢声笑语。只是,老百姓们恐怕不会知道,再过几个月,金军便会复来。如果朝廷没有正确的应对之策,到那时这欢声笑语也会变成鬼哭狼嚎。
仔细一看,马车居然在向城外驶去。这位“大官人”天不放亮就来召人,又在城外聚集,想来事情小不了。过了汴河,一路穿行于军营之中,径投西南角而去。走了约莫盏茶时分,天已大亮,路上行人仍旧不少。眼下正值春季,徐卫见那漫山遍野一片翠绿,老树发出新芽,鲜花重新盛开。行过一片树林时,那树枝扫在车厢上,溅下无数玉珠,露水直洒在徐卫脸上。顿感精神一振。心里不由暗叹,多好的锦绣山河!难怪那么多忠直之士舍生忘死也要保家卫国,难怪宗泽临死也要大呼“过河”,难怪岳飞要手书“还我河山”。
又行六七里,竟拐入山间,路途非常颠簸,那赶车的马夫赔罪道:“小官人恕罪,这路委实太过崎岖。”
徐卫还没回答,那车后同行的汉子却说道:“休得胡说!小官人乃军中战将,枪林箭雨尚且不惧,些许颠簸算得甚么?”
又过一阵。马车终于停下,那跟在后头的汉子掀起车帘,笑道:“徐官人,请!”
跳下马车,徐卫未及细看,忽听一声晨钟。抬头望去,见面前是座大山,一条石板铺就的道路蜿蜒盘旋于山际,半山腰上,一座古刹竟似悬空而建。在那汉子的陪同下,徐卫抬阶而上,走得极快。刚走没到一半,徐卫已经听到背后气喘如牛。再往前走,便有前来礼佛的香客,见徐卫一身装扮,纷纷避让。那大姑娘小媳妇不时偷偷打量,好俊的少年郎!
乃行至寺庙之前,听得佛号响亮,见得宝相庄严,就连徐卫这等沙场上撕杀的战将也肃然起敬。正看殿上佛祖金身时,一个声音在旁响起:“徐官人,请随我来。”转头视之,正是何灌府中家人王大。
在他引领下,徐卫绕过佛堂,又穿过后面禅房,竟投后山而去。那山间羊肠小道极是坎坷,王大不时提醒他小心,万一一个不慎,跌落山涧,怕是要粉身碎骨了。一路爬行,未至山顶眼前便豁然开朗!一片平地就在山顶之下,依着山崖建有凉亭一所,长约丈余,均为木质,班驳的痕迹显得它已经有些年头。
凉亭中已有数人,或立或坐,却并未聚在一处。待走得近些。便瞧见几位熟面孔。步帅何灌,枢密副使徐绍,尚书右丞李纲,两河都统制姚平仲。还有几人不认得,料想也是身居要位之人。
徐卫入得凉亭,作个四方揖,先行见过诸位上官。李纲点头示意,徐绍嗯了一声,姚平仲瞄了一眼并不作声,何灌伸手召他过去,并肩而立,手指山下田园,远处风光,笑道:“好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