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遗失的土夫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李若菡本就好这一口,林叔还未开口前,她就已盯在碑帖上了。
但这文字……都是些什么啊,我瞧了半天,一个都认不出,跟小孩胡乱涂鸦似的,跟以前见着的大相径庭。
想起了个笑话。小学时,老师教我们如何分辨文字。说那些又臭又长,写的跟跳舞似的,就是西方的文字。说像蚯蚓拉的屎的,就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字。长大后,每每想起这段,我就充满感慨……哎,不愧是祖国的园丁,那总结的就是有水平!
我问叶子奇,他认出了多少,他说这是甲骨文,他没认出几个。
甲骨文,我倒也推导出了,毕竟,这么有特点的文字,实在很难让人猜不出来。
一泡尿的功夫,李若菡退后了两步,道:“这文字,从字体和笔划走势看,应该是甲骨文没错,可跟我认知的又大不同。甲骨文的字数不足五千,这里却找不出一个与它们相符,完全推断不出文意是什么!”,摇着头,李若菡看着林叔。“林叔,这到底是什么文字,甲骨文的另一种形体吗?”
林叔上前一步,把手电停在了碑帖的最排头上,那里有三个大字,各个长相奇特。一个像条虫一样,就弯弯曲曲的一笔,一个既像树杈又像酒杯,最后一个,像是个房子的侧面图。
“确实是甲骨文,某种意义来说,也算是甲骨文的另一种形体。但它的起源,可比你从书上看到的起码要早上千年。因为,这可是夏朝的文字!”林叔道。
夏朝……
我听的,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造化,造化啊,天大的造化啊!夏朝的墓,连带着文字符号的,可是从未被发掘过的。
要知道,中国虽然自己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年代列表从夏、商、周起始到如今。可国际上,一个年代的存在与否,是要求必须有考古依据的。可惜,考古领域,尚未发现夏朝的文字记载和重要遗址。也就是说,国际上人家不承认有夏这个朝代。如外研社出版的《中国通史》英文版,就将“夏王朝”和黄帝的传说归入“神话传说时代”。
可今天……真是祖坟冒青烟啊,我叶某人,不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夏朝文字,还活逮了个夏朝的血棺。这若传了出去,必定名垂青史,封侯拜……啊,呸。
满眼放着光,叶子奇道:“林叔,这真是夏朝的墓,可我们一路走来,从陵墓的机关布局,各处雕刻的手法和灯盘的工艺推断,破了天,最早也就是个战国墓而已。”
呃……
其实,我也怀疑过,毕竟一路走来,瞧见的都是战国的东西。可夏朝,这前景实在太过诱人了些,那念头一闪的就被我扔了出去。可话又说回来,看事不如看人。林叔平时可不打诳语的。他既然说有,哪怕是很难置信的事,起码我也能给七分的相信!
“夏朝的考古发掘较少,可还是有代表性较强的二里头遗址的,但从出土的陶文看,与这些……”,李若菡指着碑帖,虽脸上挂着意外之喜,但也没掩藏自己的怀疑。“……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夏朝的文字已如此完备了。”
林叔依旧看着碑帖,好像想找出什么,淡淡道:“夏朝近五百年,前后历经几十代人,累积的人口千万计,不知有多少的人、物、民俗都埋葬在了里面。对我们来说,那些人,那些物,那些摸不着的名俗风情,哪个不是历史,那个不得穷尽一生去研究。可你们说的陶文,就那么孤零零几片,甚至,都不知是否为某个孩童的涂鸦之作。可世人,却想用如此片面不知真假的东西,去推断一个体量如此巨大的文化全貌,还信誓旦旦的说是这样那样……岂不可笑。”
咦……
这说辞,简直如尿壶灌顶啊,怎么我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的。
也是啊,历史本就庞杂,即使一个微小的片段,包含的信息也是浩如烟海。咱仅凭某段文字、某个诗句、某个作品,就去评论某事如何如何,某人如何如何,是否有失偏颇了点。
比如,某个历史人物,本身比较凶恶残暴,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记载了他的很多恶行。可这人不知羞,脸皮厚过城墙,自我感觉还极度良好,四处伪造自己的善行不说,还偏偏喜欢写在日记本里。
结果,时间荏苒,白云苍狗,几百上千年下来,正史没了,野史也不见了。可偏偏后人们,在某一古墓中发现了他的日记本,那真是,兴奋的鼻涕眼泪泡都出来了,同志们赞叹到,我巍巍中华还有如此神人也。最后,草稿都不打,专家们一致决定,定要将此人写进小学课本里,并赶紧、立刻、马上的批量生产,让他尽早的活在祖国花朵们的心中。
这么一想,考古学家们是否有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嫌疑。当然,靠谱的还是大有人在的,比如王国维,王大爷。他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对20世纪史学可是影响深远啊!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 李若菡本就好这一口,林叔还未开口前,她就已盯在碑帖上了。
但这文字……都是些什么啊,我瞧了半天,一个都认不出,跟小孩胡乱涂鸦似的,跟以前见着的大相径庭。
想起了个笑话。小学时,老师教我们如何分辨文字。说那些又臭又长,写的跟跳舞似的,就是西方的文字。说像蚯蚓拉的屎的,就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字。长大后,每每想起这段,我就充满感慨……哎,不愧是祖国的园丁,那总结的就是有水平!
我问叶子奇,他认出了多少,他说这是甲骨文,他没认出几个。
甲骨文,我倒也推导出了,毕竟,这么有特点的文字,实在很难让人猜不出来。
一泡尿的功夫,李若菡退后了两步,道:“这文字,从字体和笔划走势看,应该是甲骨文没错,可跟我认知的又大不同。甲骨文的字数不足五千,这里却找不出一个与它们相符,完全推断不出文意是什么!”,摇着头,李若菡看着林叔。“林叔,这到底是什么文字,甲骨文的另一种形体吗?”
林叔上前一步,把手电停在了碑帖的最排头上,那里有三个大字,各个长相奇特。一个像条虫一样,就弯弯曲曲的一笔,一个既像树杈又像酒杯,最后一个,像是个房子的侧面图。
“确实是甲骨文,某种意义来说,也算是甲骨文的另一种形体。但它的起源,可比你从书上看到的起码要早上千年。因为,这可是夏朝的文字!”林叔道。
夏朝……
我听的,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造化,造化啊,天大的造化啊!夏朝的墓,连带着文字符号的,可是从未被发掘过的。
要知道,中国虽然自己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年代列表从夏、商、周起始到如今。可国际上,一个年代的存在与否,是要求必须有考古依据的。可惜,考古领域,尚未发现夏朝的文字记载和重要遗址。也就是说,国际上人家不承认有夏这个朝代。如外研社出版的《中国通史》英文版,就将“夏王朝”和黄帝的传说归入“神话传说时代”。
可今天……真是祖坟冒青烟啊,我叶某人,不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夏朝文字,还活逮了个夏朝的血棺。这若传了出去,必定名垂青史,封侯拜……啊,呸。
满眼放着光,叶子奇道:“林叔,这真是夏朝的墓,可我们一路走来,从陵墓的机关布局,各处雕刻的手法和灯盘的工艺推断,破了天,最早也就是个战国墓而已。”
呃……
其实,我也怀疑过,毕竟一路走来,瞧见的都是战国的东西。可夏朝,这前景实在太过诱人了些,那念头一闪的就被我扔了出去。可话又说回来,看事不如看人。林叔平时可不打诳语的。他既然说有,哪怕是很难置信的事,起码我也能给七分的相信!
“夏朝的考古发掘较少,可还是有代表性较强的二里头遗址的,但从出土的陶文看,与这些……”,李若菡指着碑帖,虽脸上挂着意外之喜,但也没掩藏自己的怀疑。“……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夏朝的文字已如此完备了。”
林叔依旧看着碑帖,好像想找出什么,淡淡道:“夏朝近五百年,前后历经几十代人,累积的人口千万计,不知有多少的人、物、民俗都埋葬在了里面。对我们来说,那些人,那些物,那些摸不着的名俗风情,哪个不是历史,那个不得穷尽一生去研究。可你们说的陶文,就那么孤零零几片,甚至,都不知是否为某个孩童的涂鸦之作。可世人,却想用如此片面不知真假的东西,去推断一个体量如此巨大的文化全貌,还信誓旦旦的说是这样那样……岂不可笑。”
咦……
这说辞,简直如尿壶灌顶啊,怎么我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的。
也是啊,历史本就庞杂,即使一个微小的片段,包含的信息也是浩如烟海。咱仅凭某段文字、某个诗句、某个作品,就去评论某事如何如何,某人如何如何,是否有失偏颇了点。
比如,某个历史人物,本身比较凶恶残暴,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记载了他的很多恶行。可这人不知羞,脸皮厚过城墙,自我感觉还极度良好,四处伪造自己的善行不说,还偏偏喜欢写在日记本里。
结果,时间荏苒,白云苍狗,几百上千年下来,正史没了,野史也不见了。可偏偏后人们,在某一古墓中发现了他的日记本,那真是,兴奋的鼻涕眼泪泡都出来了,同志们赞叹到,我巍巍中华还有如此神人也。最后,草稿都不打,专家们一致决定,定要将此人写进小学课本里,并赶紧、立刻、马上的批量生产,让他尽早的活在祖国花朵们的心中。
这么一想,考古学家们是否有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嫌疑。当然,靠谱的还是大有人在的,比如王国维,王大爷。他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对20世纪史学可是影响深远啊!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