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回到大明当才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候,宋应星也正在临清等着张大少爷回来检查成果。而张大少爷一行刚刚踏进临清境内,就看到了道路两旁的田野中,到处都是正在收获红薯的自家佃户。
“大少爷回来了!张老爷家的大少爷回来了!”一个老佃户率先认出了张大少爷,大喊了那么一句。很快的,无数的佃农都放下了手上的锄头,捧着一串串肥硕带叶带茎的红薯冲到路上,亲切的向张大少爷打招呼,还有不少人激动的喊道:“大少爷,我们早就盼着你回来了,这次你可是给我们带来好东西了,今年我们可以不用担心挨饿了!”“还是大少爷好啊,不仅派宋先生来教我们种这种好东西,还免我们今年的田租,我们今年一年到头都可以吃饱饭了。”——中国农民的保守程度有多深是人都知道,为了让佃户接受红薯这种新鲜事物,张大少爷只能宣布凡是种植红薯的佃户免租一年,这才勉强把自家一半的土地全部种上红薯,现就这还有不少佃户十分勉强,不过还好,现在张家的佃户也算是明白张大少爷的苦心和好心了,张大少爷再次回到临清时,自然受到佃户的夹道欢迎了。
面对热情的自家佃户,张大少爷也不说话,跳下战马,从一个佃户手里抢过一串红薯仔细观察,发现红薯根部挂满了上臂粗细的带泥红薯,大的足足有一尺多长,最小的也有拳头那么大,长势十分喜人。张大少爷又扯下一个红薯,拔刀削去外皮,露出白里透红的薯肉,再一口咬下去,清凉甜蜜的感觉立即弥漫整个口腔。张大少爷这才开心一笑,向热情的佃农问道:“老乡们,你们种的这种红薯,一亩地能收多少斤?对了,过冬的麦子收成如何?”
“今年还是太旱,过冬的麦子一亩地勉强才收一百来斤,那些种麦子的人都快后悔死了。”一个老佃农笑眯眯的说道:“不过狗薯的收成就太吓人了,一亩里最差的也能收一千八百多斤,最好的能收两千五百多斤啊!一般的地都是两千斤以上啊!大少爷,这都是托你的福啊!”
“狗薯?你们怎么把红薯叫狗薯?”张大少爷有些目瞪口呆,打破脑袋也想不出红薯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别名?那老佃农顺口答道:“大少爷你的外号不是叫狗少吗?我们为了感谢你,就把这东西叫狗……。”说到这里,那兴奋得有点昏头的老佃农才想起自己失言,赶紧闭嘴,旁边的张家佃农个个想笑不敢笑,个个憋得肚子直疼。张大少爷更是尴尬,苦笑道:“算了,你们喜欢的话,就叫狗薯吧。”于是乎,张大少爷这只大飞蛾又是一翅膀扇下去,中国北方种植的红薯也多了一个大名——狗薯!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既然你们光靠种红薯,今年就能吃饱饭了,那剩下的半年,你们又打算种什么?还有没有兴趣继续种少爷我从西洋带来的东西?”张大少爷又追问道。佃农纷纷答道:“少爷放心,你叫我们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我们相信少爷不会害我们。”还有人叫道:“少爷派来的宋先生已经说了,下半年他要让我们种花生、洋芋和玉米,我们收红薯的时候,已经在点玉米了。为了教我们种玉米,宋先生还特别从吕宋国请来了两个洋先生,一点一点的教我们。”
“宋应星果然是实干家。”张大少爷满意点头,问道:“那宋先生现在在什么地方?你们知道不?”
“宋先生在老赵庄那边。”一个知情的佃农答道:“听说俺们山东的大官都来了,宋先生领着他们去看俺们临清种植的狗薯,想把狗薯带到山东其他的地方种植,听说他们还打算拿一石粮食换一百斤狗薯的种薯,带到山东的其他地方去种。宋先生叫我们别急着换,说是价格还能涨点。”
“很好,马上老赵庄,希望登莱巡抚孙元化也来了。”张大少爷点头,先向张石头等人吩咐一句,又转向佃农人群笑道:“老乡们,你们都回去忙活吧,记住,你们的狗薯一定要留足来年的种子,多听宋先生的话,他教你们留种子,你们就怎么留!还有,给我也留几万斤种子,少爷我也拿粮食和你们换——两斤粮食,换你们一斤狗薯种子!”佃农们的欢呼声中,张大少爷一行全部上马,一个抱着一个红薯啃着,快马加鞭的继续赶往老赵庄。
马不停蹄的赶到临清近郊的老赵庄,宋应星和张大少爷两个看家的亲舅舅果然正领着一大群官员在田地里考察佃农收获红薯。张大少爷快马冲到面前,立即认出这些官员中有不少熟人,什么漕运总督郭尚友、山东巡抚赵彦、布政使熊文灿、按察副使黃袞、东昌知府华敦复、兖州知府孙朝肃和东昌推官解学龙……,官员多得名字叫都叫不过来。除此之外,登莱巡抚孙元化又赫然在列——很明显,他这是来解决小冰河期导致军屯粮食减产的问题了。
“探花郎?!”临清知县陈显际第一个发现自己治下跑出去的朝廷大员归来。惊叫声中,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迎了过来,争先恐后的向张大少爷道喜,恭祝张大少爷荣升巡抚,半只脚踏进封疆之列。张大少爷跳下马一一还礼,好不容易客套完了,张大少爷二话不说就一把抓住登莱巡抚孙元化,向孙元化恳求道:“孙巡抚,和你商量一件事情,这次朝廷下旨,让我在山东招募士兵组建新军,我打算到你治下的一个县去招募,希望你能行个方便。”
“到下官的治下招募兵员?”孙元化面露难色,答道:“张大人,不是我不好说话,可是我掌管的登莱水师也需要大量兵员和民夫,你如果打算从登州、莱州和威海这些地方招募兵员……,对登莱军队就有点影响了。”
“放心,登州、莱州和威海这些地方的士兵,我一个不要!”张大少爷斩钉截铁的答道。孙元化一楞,又问道:“那张大人你打算从登莱的什么地方招募士兵?我的治下,也就这几个州县的人口多一点啊。”
“胶州!”张大少爷沉声答道:“这一次征兵,山东其他州府县镇的士兵,我一个不要——全部要胶州兵!”
“胶州?”孙元化满头的雾水,心说临清张狗少放着家乡兵不要,干嘛要盯上胶州兵?那地方又穷又偏僻,几百年都没打过仗了,更没有什么在卫所训练过的老兵种子,连上过战场的民夫都没有,招募再多士兵去也是一群新兵蛋子,根本顶不了什么用啊?不过也正是如此,孙元化很快就笑着说道:“如果是胶州的话,那没问题,那地方离登莱太远,就算征调民夫也征不到那里,我叫胶州知州方时化全力协助于你。”
“既如此,那就多谢孙大人了。”张大少爷松了口气,赶紧行礼道谢。陪同张大少爷回山东的宋献策则满头雾水,找机会向张大少爷问道:“东家,你放着临清的家乡兵不要,怎么跑去胶州征兵?你难道没有想过,如果你在临清征兵,招募来的兵员肯定大部分是你家的佃农子弟,指挥更方便,用起来也更放心?”
“宋师爷,你不懂,但将来你就会明白了。”张大少爷摇头,心说我总不能告诉你?几百年后,有一位前伟后毁的大人物就是用胶东兵横扫东北打赢辽沈战役,还有一支胶州子弟兵先打塔山拼命战,又打抗美援朝战吧?——至于我的家乡兵,当亲兵还差不多。
候,宋应星也正在临清等着张大少爷回来检查成果。而张大少爷一行刚刚踏进临清境内,就看到了道路两旁的田野中,到处都是正在收获红薯的自家佃户。
“大少爷回来了!张老爷家的大少爷回来了!”一个老佃户率先认出了张大少爷,大喊了那么一句。很快的,无数的佃农都放下了手上的锄头,捧着一串串肥硕带叶带茎的红薯冲到路上,亲切的向张大少爷打招呼,还有不少人激动的喊道:“大少爷,我们早就盼着你回来了,这次你可是给我们带来好东西了,今年我们可以不用担心挨饿了!”“还是大少爷好啊,不仅派宋先生来教我们种这种好东西,还免我们今年的田租,我们今年一年到头都可以吃饱饭了。”——中国农民的保守程度有多深是人都知道,为了让佃户接受红薯这种新鲜事物,张大少爷只能宣布凡是种植红薯的佃户免租一年,这才勉强把自家一半的土地全部种上红薯,现就这还有不少佃户十分勉强,不过还好,现在张家的佃户也算是明白张大少爷的苦心和好心了,张大少爷再次回到临清时,自然受到佃户的夹道欢迎了。
面对热情的自家佃户,张大少爷也不说话,跳下战马,从一个佃户手里抢过一串红薯仔细观察,发现红薯根部挂满了上臂粗细的带泥红薯,大的足足有一尺多长,最小的也有拳头那么大,长势十分喜人。张大少爷又扯下一个红薯,拔刀削去外皮,露出白里透红的薯肉,再一口咬下去,清凉甜蜜的感觉立即弥漫整个口腔。张大少爷这才开心一笑,向热情的佃农问道:“老乡们,你们种的这种红薯,一亩地能收多少斤?对了,过冬的麦子收成如何?”
“今年还是太旱,过冬的麦子一亩地勉强才收一百来斤,那些种麦子的人都快后悔死了。”一个老佃农笑眯眯的说道:“不过狗薯的收成就太吓人了,一亩里最差的也能收一千八百多斤,最好的能收两千五百多斤啊!一般的地都是两千斤以上啊!大少爷,这都是托你的福啊!”
“狗薯?你们怎么把红薯叫狗薯?”张大少爷有些目瞪口呆,打破脑袋也想不出红薯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别名?那老佃农顺口答道:“大少爷你的外号不是叫狗少吗?我们为了感谢你,就把这东西叫狗……。”说到这里,那兴奋得有点昏头的老佃农才想起自己失言,赶紧闭嘴,旁边的张家佃农个个想笑不敢笑,个个憋得肚子直疼。张大少爷更是尴尬,苦笑道:“算了,你们喜欢的话,就叫狗薯吧。”于是乎,张大少爷这只大飞蛾又是一翅膀扇下去,中国北方种植的红薯也多了一个大名——狗薯!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既然你们光靠种红薯,今年就能吃饱饭了,那剩下的半年,你们又打算种什么?还有没有兴趣继续种少爷我从西洋带来的东西?”张大少爷又追问道。佃农纷纷答道:“少爷放心,你叫我们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我们相信少爷不会害我们。”还有人叫道:“少爷派来的宋先生已经说了,下半年他要让我们种花生、洋芋和玉米,我们收红薯的时候,已经在点玉米了。为了教我们种玉米,宋先生还特别从吕宋国请来了两个洋先生,一点一点的教我们。”
“宋应星果然是实干家。”张大少爷满意点头,问道:“那宋先生现在在什么地方?你们知道不?”
“宋先生在老赵庄那边。”一个知情的佃农答道:“听说俺们山东的大官都来了,宋先生领着他们去看俺们临清种植的狗薯,想把狗薯带到山东其他的地方种植,听说他们还打算拿一石粮食换一百斤狗薯的种薯,带到山东的其他地方去种。宋先生叫我们别急着换,说是价格还能涨点。”
“很好,马上老赵庄,希望登莱巡抚孙元化也来了。”张大少爷点头,先向张石头等人吩咐一句,又转向佃农人群笑道:“老乡们,你们都回去忙活吧,记住,你们的狗薯一定要留足来年的种子,多听宋先生的话,他教你们留种子,你们就怎么留!还有,给我也留几万斤种子,少爷我也拿粮食和你们换——两斤粮食,换你们一斤狗薯种子!”佃农们的欢呼声中,张大少爷一行全部上马,一个抱着一个红薯啃着,快马加鞭的继续赶往老赵庄。
马不停蹄的赶到临清近郊的老赵庄,宋应星和张大少爷两个看家的亲舅舅果然正领着一大群官员在田地里考察佃农收获红薯。张大少爷快马冲到面前,立即认出这些官员中有不少熟人,什么漕运总督郭尚友、山东巡抚赵彦、布政使熊文灿、按察副使黃袞、东昌知府华敦复、兖州知府孙朝肃和东昌推官解学龙……,官员多得名字叫都叫不过来。除此之外,登莱巡抚孙元化又赫然在列——很明显,他这是来解决小冰河期导致军屯粮食减产的问题了。
“探花郎?!”临清知县陈显际第一个发现自己治下跑出去的朝廷大员归来。惊叫声中,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迎了过来,争先恐后的向张大少爷道喜,恭祝张大少爷荣升巡抚,半只脚踏进封疆之列。张大少爷跳下马一一还礼,好不容易客套完了,张大少爷二话不说就一把抓住登莱巡抚孙元化,向孙元化恳求道:“孙巡抚,和你商量一件事情,这次朝廷下旨,让我在山东招募士兵组建新军,我打算到你治下的一个县去招募,希望你能行个方便。”
“到下官的治下招募兵员?”孙元化面露难色,答道:“张大人,不是我不好说话,可是我掌管的登莱水师也需要大量兵员和民夫,你如果打算从登州、莱州和威海这些地方招募兵员……,对登莱军队就有点影响了。”
“放心,登州、莱州和威海这些地方的士兵,我一个不要!”张大少爷斩钉截铁的答道。孙元化一楞,又问道:“那张大人你打算从登莱的什么地方招募士兵?我的治下,也就这几个州县的人口多一点啊。”
“胶州!”张大少爷沉声答道:“这一次征兵,山东其他州府县镇的士兵,我一个不要——全部要胶州兵!”
“胶州?”孙元化满头的雾水,心说临清张狗少放着家乡兵不要,干嘛要盯上胶州兵?那地方又穷又偏僻,几百年都没打过仗了,更没有什么在卫所训练过的老兵种子,连上过战场的民夫都没有,招募再多士兵去也是一群新兵蛋子,根本顶不了什么用啊?不过也正是如此,孙元化很快就笑着说道:“如果是胶州的话,那没问题,那地方离登莱太远,就算征调民夫也征不到那里,我叫胶州知州方时化全力协助于你。”
“既如此,那就多谢孙大人了。”张大少爷松了口气,赶紧行礼道谢。陪同张大少爷回山东的宋献策则满头雾水,找机会向张大少爷问道:“东家,你放着临清的家乡兵不要,怎么跑去胶州征兵?你难道没有想过,如果你在临清征兵,招募来的兵员肯定大部分是你家的佃农子弟,指挥更方便,用起来也更放心?”
“宋师爷,你不懂,但将来你就会明白了。”张大少爷摇头,心说我总不能告诉你?几百年后,有一位前伟后毁的大人物就是用胶东兵横扫东北打赢辽沈战役,还有一支胶州子弟兵先打塔山拼命战,又打抗美援朝战吧?——至于我的家乡兵,当亲兵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