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近身狂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
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又称术数,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周易》是涵盖宇宙的整体学问,以一个自然立体的“形象”展现在人的面前。把《周易》分门别类的以“义理”“象数”“数术”等严格的划分开来认识、来研究,其实是后人“各取所需”而造成的。阔论“义理”者,唯此正确;呐喊“术数”者,独有无二。毫不相让,互相攻讦,孰不知最早的《易》就是“理术同系”的所谓术数——连山、归藏者也。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所谓方术,是术数和方技的统称。术数是研究“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相术等;方技则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包括医药、房中、炼丹等。
国学,首先是自然国学。国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学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是天地根是天长地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存,国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永恒的真理。在很多人为归儒归释归道以及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等等问题纠结纷争的今天,回归到最初最基础的面貌去认识国学,有着更加清醒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国学,其次是生命国学。国学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国学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是油盐酱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病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圣成贤,是成长成功成熟大成。在“全民投机”的时代,在机会主义泛滥的今天,生命国学有可能让我们更加真实而幸福。
国学,再其次是家庭国学。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学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国学是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据地,是在高压环境下不竭的动力加油站,是在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里面的指南针定海神针,是在剧烈变化的时代里面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强调个性解放以及民族创新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强调家庭、家族、国家、人类一家、地球一家、宇宙一家的家庭国学观念。
国学,还是公益国学。国学就是《易经·系辞》里面讲的公益:周乎万物道济天下。国学就是《论语·雍也》里面讲的公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学就是《老子》里面讲的公益: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国学就是《礼记·孔子闲居》里面讲的公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国学就是《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里面讲的公益: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国学就是《孟子·梁惠王下》里面讲的公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国学就是《张子全集·近思录》里面讲的公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就是《岳阳楼记》里面讲的公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学就是鲁迅的《自题小像》里面讲的关于: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学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讲的公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学就是最大化的利益天地利益父母利益众生利益万物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今天,在权钱和欲望涌动的今天,高扬公益国学的旗帜,绝对不仅仅只是一种象征。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
针灸的起源与发展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
针灸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古老的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有擅长针灸的名医。医缓于公元前581年给晋景公看病时,指出已病入膏肓,针灸药皆无能为力,这是史书所载最早的一份病例。公元前5至前4世纪的杰出医学家秦越人扁鹊,通晓临床各科,应用针砭、火砭、汤熨、按摩等多种疗法给人治病,他曾用刺法急救一位病势垂危的太子,被载入史册。
汉代针灸学术,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继续取得发展。针灸学以二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为标志,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注解:中医(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则也被称为民族医学。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周易与中医的辩证关系】
我眼中周易——内涵,修养。她好似一个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熏陶的女子,既给人以柔弱怜惜之感,又不免有种洒脱豪放之情。柔弱,在于她晦涩难懂,让人琢磨不透他的心思;洒脱,在于她每每有人占卜的时候,她都不会吝惜自己的知识。我喜欢这样的她,一个娇柔的女子,让人心疼,让人疯狂,有时让自己陷入沉思,无法自拔,正是有了她,让我对周易与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我喜欢中医,喜欢周易,但更喜欢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研究出来一下四点: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一定会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历史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无论是易经还是内经都强调顺应,这样才能天人相应,不生病,长寿。
二、《周易》”居安思危”与中医”防微杜渐”
”居安思危”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辞下》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以上两则经文的意旨提醒人们:事物的发展总会由量变达到质变,而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故《周易》中有”惧以始终”之言,也有”君子思患而豫防之”之语,《系辞传》还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作为响亮的座右铭郑重提出以警示世人。
中医养生继承并发展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防危杜渐”的养生观。《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体现的便是”未病先治”的哲学思想,并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加喻阐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何谓治未病?明代张景岳感受深刻:”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张氏还指出:”履霜坚冰至,贵在谨于微,此诚医学之纲领,生命之枢机也。”张景岳一语中的,道出了”谨于危”便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健康当然也不例外,能将影响身体健康的微兆扼杀在摇篮中,这便是掌握了医学的纲领、摄生的法则。
在”未病先治”方面中医养生还有其独具的特色,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均可成为”治未病”的妙计良策。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内经》《千金方》亦记针关元、足三里,灸膏肓穴均有强身作用。宋代医家张呆有一名言:”若要安,三里长不干。”山]是说经常按摩足三里,有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的养生功能。另外,中医药补的作用亦不可小视,《神农本草经》被列入”上品”的药物均冠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之辞。如此丰富多彩的预防措施,实在是中医养生的一大骄傲。
三、《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不妄作劳”
”潜龙勿用”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名题。《乾卦》初九曰:”潜龙,勿用。”龙是指龙星。《说文》”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故”潜龙”是指潜渊之龙,隐而不见。爻辞提醒人们,处在这种状态,便应静而不动,以伺时机。《艮卦·彖传》亦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卦卦义为静止,与”潜龙勿用”一脉相承。两则爻辞在于表明凡事必须等待时机,谨小慎微,而不可肆意妄为,失去理智;否则便大难当头,灾不可免。
中医养生接受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不妄作劳”的养生观点。《内经》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在此把”不妄作劳”作为”尽终天年”的必备条件之一,可见其在养生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要做到”不妄作劳”,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从何人手呢?首先,要做到”精神内守”。中医养生注重内因,所谓”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真气的保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所以《内经》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养生著称于世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精神内守”方面亦有异曲同工的妙语:”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其次,要注意节制房事。情欲是人之本性,两性活动是人的本能,正常的性生活有利于人体的健康,然而房事必须有节。若恣情纵欲,房劳过度,便会”耗伤肾精”,动摇根本,导致阴阳失调、早衰及百病丛生。《千金方》言:”恣情纵欲,命同朝露。”《内经》也告诫人们:”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故此重视肾精与肾气的保养,是长生的秘诀之一。
第三,注意饮食有节。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需卦》九五”需于酒食,贞吉。”人是需要服食酒食的(古人的酒,是用粮食果类发酵而成的,度数较低),但不能”困于酒食”,故要达到”酒食贞吉”,必须”节饮食”。如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便严重损害脾胃,影响健康。《内经》有忠告:”饮食自备,肠胃乃伤。””内伤脾胃,百病皆生。”
第四,注意劳逸适度。《内经》反对”过劳”,它告诫人们”劳则气耗”,劳力太过则气少力衰,精神疲惫;劳心太过,则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因而”过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如《内经》所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可见”过劳”是健康的大敌。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他的弟子吴普,得其”五禽戏”之真传,”年九十余”。因而适度的活动,将寿蔽天地成为现实。
四、《周易》”反身修德”与中医”德全不危”
”反身修德”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精华。《周易》注重道德修养。重视自身的完善,强调自强、自立、自省、自谦。《周易》书中关于德性修养的警句比比皆是,如《易传》在释《蹇卦》、《乾卦》、《晋卦》时分别提出了”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自强不息”、”君子自昭明德”、”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何为德?《正韵》归纳得好:”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德性的修养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趋吉避凶的法宝。《益卦》与《大传》揭示得深刻”有孚惠心,勿问,元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医养生承袭了《周易》重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德全不危”的养生观。
《内经》曰:”上古之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故”大德者必得其寿。”所以”淳德全道”是”任我逍遥过百春”的先决条件。俗话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道德高尚的人虚怀若谷,宽宏大量,心地善良,为人正派。故能心安不惧,心广体舒。鲁哀公曾向孔子请教,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回答道:”智者仁者皆可以致寿。观世人凡气质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貌之重厚者寿,言之简点者寿。
国学十二道
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养性之道。4、孟子——君臣之道。5、荀子——学习之道。6、孙子——韬略之道。7、管子——教练之道。8、韩非子——统驭之道。9、鬼谷子——权谋之道。10、大学——修身之道。11、易经——天地之道。12、禅宗——死生之道。
国学非常庞杂,几乎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批判也好,赞美也好,扬弃也好,发掘也好,一定注意不能伤及无辜。这就要我们首先分类国学,把不需要批判只需要继承和发扬的部分挑出来,好好保护之。因为这类国学是我们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有特色的宝贵遗产。
怎么分类国学能把优秀的部分挑出来呢?现代学术界有一个分类方法,非常有效。就是把国学分两类:
(一)进步性国学。
(二)非进步性国学。
这里的”进步性”是指某些学问或理论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进步。什么叫进步?现在不能广义地把”进步”定义为什么”共产主义”啊,什么”天人合一田园生活”啊。这些都太虚了,也就让酸腐的文人当成自淫的工具把玩一下。”进步”到现在只能有一种定义,就是世界的竞争力。一些学说或理论如果涉及到中国在世界的竞争力,能够或不能够让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上,这类学说和理论就是进步性的学说或理论。联系到国学,就叫进步性国学。而像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教学说,这都直接涉及到中国民族的进步性问题,都属于进步性国学。照我的意思,都是以批判为主,因为自从西学发达以后,中国的进步性国学给国人丢的面子太大了。
而非进步性国学当然是指和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无关的学问或理论了。比如:艺术(包括绘画,文学,诗歌,音乐),饮食,服饰,养生,休闲等等这些方面的学问或理论。这类国学应该让它具有民族性。要好好保护,或继承或发扬光大。
一个喜欢国学的网友,必须脑子里有这个起码的国学分类标准,才会真正把国学作为强国富民的工具。而不会因为越学国学越愚昧。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
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又称术数,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周易》是涵盖宇宙的整体学问,以一个自然立体的“形象”展现在人的面前。把《周易》分门别类的以“义理”“象数”“数术”等严格的划分开来认识、来研究,其实是后人“各取所需”而造成的。阔论“义理”者,唯此正确;呐喊“术数”者,独有无二。毫不相让,互相攻讦,孰不知最早的《易》就是“理术同系”的所谓术数——连山、归藏者也。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所谓方术,是术数和方技的统称。术数是研究“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相术等;方技则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包括医药、房中、炼丹等。
国学,首先是自然国学。国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学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是天地根是天长地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存,国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永恒的真理。在很多人为归儒归释归道以及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等等问题纠结纷争的今天,回归到最初最基础的面貌去认识国学,有着更加清醒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国学,其次是生命国学。国学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国学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是油盐酱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病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圣成贤,是成长成功成熟大成。在“全民投机”的时代,在机会主义泛滥的今天,生命国学有可能让我们更加真实而幸福。
国学,再其次是家庭国学。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学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国学是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据地,是在高压环境下不竭的动力加油站,是在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里面的指南针定海神针,是在剧烈变化的时代里面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强调个性解放以及民族创新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强调家庭、家族、国家、人类一家、地球一家、宇宙一家的家庭国学观念。
国学,还是公益国学。国学就是《易经·系辞》里面讲的公益:周乎万物道济天下。国学就是《论语·雍也》里面讲的公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学就是《老子》里面讲的公益: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国学就是《礼记·孔子闲居》里面讲的公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国学就是《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里面讲的公益: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国学就是《孟子·梁惠王下》里面讲的公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国学就是《张子全集·近思录》里面讲的公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就是《岳阳楼记》里面讲的公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学就是鲁迅的《自题小像》里面讲的关于: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学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讲的公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学就是最大化的利益天地利益父母利益众生利益万物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今天,在权钱和欲望涌动的今天,高扬公益国学的旗帜,绝对不仅仅只是一种象征。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
针灸的起源与发展
 ... -->>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
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又称术数,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周易》是涵盖宇宙的整体学问,以一个自然立体的“形象”展现在人的面前。把《周易》分门别类的以“义理”“象数”“数术”等严格的划分开来认识、来研究,其实是后人“各取所需”而造成的。阔论“义理”者,唯此正确;呐喊“术数”者,独有无二。毫不相让,互相攻讦,孰不知最早的《易》就是“理术同系”的所谓术数——连山、归藏者也。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所谓方术,是术数和方技的统称。术数是研究“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相术等;方技则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包括医药、房中、炼丹等。
国学,首先是自然国学。国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学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是天地根是天长地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存,国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永恒的真理。在很多人为归儒归释归道以及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等等问题纠结纷争的今天,回归到最初最基础的面貌去认识国学,有着更加清醒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国学,其次是生命国学。国学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国学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是油盐酱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病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圣成贤,是成长成功成熟大成。在“全民投机”的时代,在机会主义泛滥的今天,生命国学有可能让我们更加真实而幸福。
国学,再其次是家庭国学。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学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国学是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据地,是在高压环境下不竭的动力加油站,是在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里面的指南针定海神针,是在剧烈变化的时代里面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强调个性解放以及民族创新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强调家庭、家族、国家、人类一家、地球一家、宇宙一家的家庭国学观念。
国学,还是公益国学。国学就是《易经·系辞》里面讲的公益:周乎万物道济天下。国学就是《论语·雍也》里面讲的公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学就是《老子》里面讲的公益: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国学就是《礼记·孔子闲居》里面讲的公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国学就是《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里面讲的公益: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国学就是《孟子·梁惠王下》里面讲的公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国学就是《张子全集·近思录》里面讲的公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就是《岳阳楼记》里面讲的公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学就是鲁迅的《自题小像》里面讲的关于: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学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讲的公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学就是最大化的利益天地利益父母利益众生利益万物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今天,在权钱和欲望涌动的今天,高扬公益国学的旗帜,绝对不仅仅只是一种象征。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
针灸的起源与发展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
针灸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古老的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有擅长针灸的名医。医缓于公元前581年给晋景公看病时,指出已病入膏肓,针灸药皆无能为力,这是史书所载最早的一份病例。公元前5至前4世纪的杰出医学家秦越人扁鹊,通晓临床各科,应用针砭、火砭、汤熨、按摩等多种疗法给人治病,他曾用刺法急救一位病势垂危的太子,被载入史册。
汉代针灸学术,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继续取得发展。针灸学以二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为标志,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注解:中医(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则也被称为民族医学。
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周易与中医的辩证关系】
我眼中周易——内涵,修养。她好似一个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熏陶的女子,既给人以柔弱怜惜之感,又不免有种洒脱豪放之情。柔弱,在于她晦涩难懂,让人琢磨不透他的心思;洒脱,在于她每每有人占卜的时候,她都不会吝惜自己的知识。我喜欢这样的她,一个娇柔的女子,让人心疼,让人疯狂,有时让自己陷入沉思,无法自拔,正是有了她,让我对周易与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我喜欢中医,喜欢周易,但更喜欢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研究出来一下四点: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一定会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历史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无论是易经还是内经都强调顺应,这样才能天人相应,不生病,长寿。
二、《周易》”居安思危”与中医”防微杜渐”
”居安思危”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辞下》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以上两则经文的意旨提醒人们:事物的发展总会由量变达到质变,而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故《周易》中有”惧以始终”之言,也有”君子思患而豫防之”之语,《系辞传》还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作为响亮的座右铭郑重提出以警示世人。
中医养生继承并发展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防危杜渐”的养生观。《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体现的便是”未病先治”的哲学思想,并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加喻阐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何谓治未病?明代张景岳感受深刻:”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张氏还指出:”履霜坚冰至,贵在谨于微,此诚医学之纲领,生命之枢机也。”张景岳一语中的,道出了”谨于危”便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健康当然也不例外,能将影响身体健康的微兆扼杀在摇篮中,这便是掌握了医学的纲领、摄生的法则。
在”未病先治”方面中医养生还有其独具的特色,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均可成为”治未病”的妙计良策。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内经》《千金方》亦记针关元、足三里,灸膏肓穴均有强身作用。宋代医家张呆有一名言:”若要安,三里长不干。”山]是说经常按摩足三里,有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的养生功能。另外,中医药补的作用亦不可小视,《神农本草经》被列入”上品”的药物均冠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之辞。如此丰富多彩的预防措施,实在是中医养生的一大骄傲。
三、《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不妄作劳”
”潜龙勿用”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名题。《乾卦》初九曰:”潜龙,勿用。”龙是指龙星。《说文》”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故”潜龙”是指潜渊之龙,隐而不见。爻辞提醒人们,处在这种状态,便应静而不动,以伺时机。《艮卦·彖传》亦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卦卦义为静止,与”潜龙勿用”一脉相承。两则爻辞在于表明凡事必须等待时机,谨小慎微,而不可肆意妄为,失去理智;否则便大难当头,灾不可免。
中医养生接受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不妄作劳”的养生观点。《内经》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在此把”不妄作劳”作为”尽终天年”的必备条件之一,可见其在养生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要做到”不妄作劳”,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从何人手呢?首先,要做到”精神内守”。中医养生注重内因,所谓”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真气的保养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所以《内经》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养生著称于世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精神内守”方面亦有异曲同工的妙语:”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其次,要注意节制房事。情欲是人之本性,两性活动是人的本能,正常的性生活有利于人体的健康,然而房事必须有节。若恣情纵欲,房劳过度,便会”耗伤肾精”,动摇根本,导致阴阳失调、早衰及百病丛生。《千金方》言:”恣情纵欲,命同朝露。”《内经》也告诫人们:”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故此重视肾精与肾气的保养,是长生的秘诀之一。
第三,注意饮食有节。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需卦》九五”需于酒食,贞吉。”人是需要服食酒食的(古人的酒,是用粮食果类发酵而成的,度数较低),但不能”困于酒食”,故要达到”酒食贞吉”,必须”节饮食”。如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便严重损害脾胃,影响健康。《内经》有忠告:”饮食自备,肠胃乃伤。””内伤脾胃,百病皆生。”
第四,注意劳逸适度。《内经》反对”过劳”,它告诫人们”劳则气耗”,劳力太过则气少力衰,精神疲惫;劳心太过,则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因而”过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视。如《内经》所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可见”过劳”是健康的大敌。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他的弟子吴普,得其”五禽戏”之真传,”年九十余”。因而适度的活动,将寿蔽天地成为现实。
四、《周易》”反身修德”与中医”德全不危”
”反身修德”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精华。《周易》注重道德修养。重视自身的完善,强调自强、自立、自省、自谦。《周易》书中关于德性修养的警句比比皆是,如《易传》在释《蹇卦》、《乾卦》、《晋卦》时分别提出了”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自强不息”、”君子自昭明德”、”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何为德?《正韵》归纳得好:”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德性的修养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趋吉避凶的法宝。《益卦》与《大传》揭示得深刻”有孚惠心,勿问,元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医养生承袭了《周易》重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德全不危”的养生观。
《内经》曰:”上古之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故”大德者必得其寿。”所以”淳德全道”是”任我逍遥过百春”的先决条件。俗话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道德高尚的人虚怀若谷,宽宏大量,心地善良,为人正派。故能心安不惧,心广体舒。鲁哀公曾向孔子请教,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回答道:”智者仁者皆可以致寿。观世人凡气质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貌之重厚者寿,言之简点者寿。
国学十二道
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养性之道。4、孟子——君臣之道。5、荀子——学习之道。6、孙子——韬略之道。7、管子——教练之道。8、韩非子——统驭之道。9、鬼谷子——权谋之道。10、大学——修身之道。11、易经——天地之道。12、禅宗——死生之道。
国学非常庞杂,几乎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批判也好,赞美也好,扬弃也好,发掘也好,一定注意不能伤及无辜。这就要我们首先分类国学,把不需要批判只需要继承和发扬的部分挑出来,好好保护之。因为这类国学是我们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有特色的宝贵遗产。
怎么分类国学能把优秀的部分挑出来呢?现代学术界有一个分类方法,非常有效。就是把国学分两类:
(一)进步性国学。
(二)非进步性国学。
这里的”进步性”是指某些学问或理论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进步。什么叫进步?现在不能广义地把”进步”定义为什么”共产主义”啊,什么”天人合一田园生活”啊。这些都太虚了,也就让酸腐的文人当成自淫的工具把玩一下。”进步”到现在只能有一种定义,就是世界的竞争力。一些学说或理论如果涉及到中国在世界的竞争力,能够或不能够让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上,这类学说和理论就是进步性的学说或理论。联系到国学,就叫进步性国学。而像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教学说,这都直接涉及到中国民族的进步性问题,都属于进步性国学。照我的意思,都是以批判为主,因为自从西学发达以后,中国的进步性国学给国人丢的面子太大了。
而非进步性国学当然是指和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无关的学问或理论了。比如:艺术(包括绘画,文学,诗歌,音乐),饮食,服饰,养生,休闲等等这些方面的学问或理论。这类国学应该让它具有民族性。要好好保护,或继承或发扬光大。
一个喜欢国学的网友,必须脑子里有这个起码的国学分类标准,才会真正把国学作为强国富民的工具。而不会因为越学国学越愚昧。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
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又称术数,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周易》是涵盖宇宙的整体学问,以一个自然立体的“形象”展现在人的面前。把《周易》分门别类的以“义理”“象数”“数术”等严格的划分开来认识、来研究,其实是后人“各取所需”而造成的。阔论“义理”者,唯此正确;呐喊“术数”者,独有无二。毫不相让,互相攻讦,孰不知最早的《易》就是“理术同系”的所谓术数——连山、归藏者也。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所谓方术,是术数和方技的统称。术数是研究“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相术等;方技则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包括医药、房中、炼丹等。
国学,首先是自然国学。国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学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是天地根是天长地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存,国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永恒的真理。在很多人为归儒归释归道以及国学与马克思主义等等问题纠结纷争的今天,回归到最初最基础的面貌去认识国学,有着更加清醒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国学,其次是生命国学。国学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国学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是油盐酱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病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圣成贤,是成长成功成熟大成。在“全民投机”的时代,在机会主义泛滥的今天,生命国学有可能让我们更加真实而幸福。
国学,再其次是家庭国学。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学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国学是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据地,是在高压环境下不竭的动力加油站,是在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里面的指南针定海神针,是在剧烈变化的时代里面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强调个性解放以及民族创新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强调家庭、家族、国家、人类一家、地球一家、宇宙一家的家庭国学观念。
国学,还是公益国学。国学就是《易经·系辞》里面讲的公益:周乎万物道济天下。国学就是《论语·雍也》里面讲的公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国学就是《老子》里面讲的公益: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国学就是《礼记·孔子闲居》里面讲的公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国学就是《金刚经·究竟无我分第十七》里面讲的公益: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国学就是《孟子·梁惠王下》里面讲的公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国学就是《张子全集·近思录》里面讲的公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就是《岳阳楼记》里面讲的公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学就是鲁迅的《自题小像》里面讲的关于:我以我血荐轩辕。国学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讲的公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学就是最大化的利益天地利益父母利益众生利益万物利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今天,在权钱和欲望涌动的今天,高扬公益国学的旗帜,绝对不仅仅只是一种象征。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
针灸的起源与发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