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易中天中华史:祖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能改变历史,更有可能改变族群的地位和命运,何况是车?车,无论是马车还是牛车,哪怕只是人力车,都是了不起的发明。它不但是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还能够成为战斗武器。春秋的战争,就是车战。因此,如果黄帝当真发明了车,那他就会拥有天下最大的兵工厂。他的武装力量,也会是所向无敌的坦克部队。
这可比说什么都管用。
反正不管怎样,黄帝族在当时,一定技术最先进,生产力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于是五湖四海的大小部落和氏族纷纷侧目。他们或者示好,或者结盟,或者投靠,这就是《史记》所谓“诸侯咸来宾从”。宾,就是归顺;从,就是服从;所谓诸侯,则是黄帝以外的各类族群。
宾从的结果是出现了独联体。但不是“独立国家联合体”,而是“独立部落联合体”。黄帝,就是独联体的总舵主。
黄帝时代的独联体,比炎帝时代的部落大,比尧舜时代的联盟小,规模和性质则处于二者之间。如何处理关系,怎样摆平江湖,当然是个问题。何况到了后期,包产到户的小族群,慕名前来的新成员,都已经很多。这就得像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也弄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来。
考验政治智慧的时候到了,黄帝的手段又是什么?
氏与轩冕。[11]
前面说过,姓别婚姻,氏别贵贱。别婚姻的办法是同姓不婚,别贵贱的办法则是轩冕有别。轩冕就是轩车和冠冕,这当然都是权贵们才能享用的东西。别轩冕,就是管理社会靠待遇。坐什么车,驾什么船,或者只能步行,有一定之规;穿什么衣,戴什么帽,或者只能光膀子,也有一定之规。而且,是什么氏,就用什么样的轩冕。
很清楚:轩冕是显贵的Pass,正如图腾是部落的Logo。
何况做起来也不难。因为独联体的各分舵,原本就有自己的图腾,比如熊、罴、貔、貅、虎。图腾不同,轩冕当然有异。现在,只要按照各自的实力,分个三六九等,排个上下高低,再规定一下尊卑贵贱,就行。
这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而且是更重大的发明。
事实上,有了这样一套游戏规则,许多事情就有话好商量,不必动辄出手。而且,只要认同轩冕的安排,就都是“自己人”,是“黄帝族”,不用管原来是哪个族群。
这叫什么呢?
这就叫“以利益均沾的合理分配赢得和平共处,用尊卑有序的文化符号实现身份认同”。
对!以文化论族类,以待遇换和平。
我们不知道,黄帝怎么会想出这个办法,莫非与性格有关?古人说,炎帝火德,黄帝土德,看来有点道理。以牛为图腾的炎帝族可能比较暴烈,黄帝则比较厚道。厚道人有厚道人的想法,也有厚道人的办法。厚道至极,便是智慧。
因此,同样比较厚道的周人便全盘继承了这些智慧,创造了井田、宗法、封建和礼乐四大制度(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难怪周人坚持说自己是黄帝之后,而且姓姬了。看来,他们也确实一脉相承。
历史的背后,常常会有某些微妙之处。
可惜,尽管黄帝因为发明轩冕而号称轩辕,也尽管后世儒家一再宣称“垂衣裳而天下治”,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也就在黄帝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个强劲的敌人来到了他的面前。这个敌人是那样的英勇善战,百折不挠,所向披靡,根本就不理睬什么轩冕那一套。[12]
黄帝不得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
这个劲敌就是蚩尤。
战神蚩尤
蚩尤最后还是战败了。
战败的蚩尤,得到了胜利者最高的礼遇和最大的尊重。他被奉为战神,号称“兵主”,在封禅大典中,是继“天主”和“地主”之后第三个被祭祀的神。他的形象被画在了胜利者的军旗上,让黄帝麾下的将士备受鼓舞士气高涨,令其他那些反政府武装力量闻风丧胆,知难而退,不战而降。[13]
这是怎样的对手!
这是怎样的敌人!
让黄帝畏惧并敬重的蚩尤是九黎族部落的总酋长,九黎则可能是九个部落的联合体。每个部落,又各有九个兄弟氏族,因此号称八十一兄弟。这样看,他们应该叫九黎族,不该叫蚩尤族。因为蚩和尤,都不是什么好词。[14]
那么,蚩尤的意思是什么?
不妨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它的本义。蚩,从虫。虫就是它,它就是蛇。虫字上面那部分是止,即脚指头。所以蚩就是“蛇咬脚”。尤则是错咎、灾难、罪过,比如“以儆效尤”;又引申为怨恨、归咎、责怪,比如“怨天尤人”。[15]
很清楚,蚩尤就是蛇灾。
九黎,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也许意思是“蛇灾地区的人”。这就正如意大利那位伟大的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本名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意思是“来自芬奇”。
当然,蚩尤也可能是敌人对九黎的称呼。
事实上,尤,有突出特异的意思,比如尤物。陈独秀就说,尤物、狐媚、虎威,是同一类型。女人媚得像狐狸,就叫狐媚;男人凶得像老虎,就叫虎威。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推论,一个部落如果恐怖得有如蛇灾,那就叫蚩尤。这就好比一个女人叫狐狸精,绝不可能是她的本名。[16]
九黎被叫做蚩尤,大约也是因为既异类,又可怕。
的确,在传世的所有典籍中,蚩尤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他们兽身人言,吞沙食石,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遇到这样的劲敌,谁不胆战心惊?[17]
直到胜利之后,炎黄还心有余悸,又敬又畏。
想那时黄帝一定十分头疼。战,输赢难定且不说,就算赢了也有悖于自己的原则或标榜,胜之不武。不战?由不得你。
何况那时的中原大地上,还有一个“老牌帝国主义者”炎帝。他们经营了很久,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打个比方,黄帝好比二战时的美国,炎帝好比英国,蚩尤好比德国。只不过,蚩尤并不是法西斯。
显然,礼让是不行的,礼仪也是没用的,管用的只有刀枪。
炎、黄、蚩尤之间,必有一战。
这是远古时期的“三国演义”,起因和过程却是一笔狗肉账。说法之一,是黄帝先与炎帝战于阪泉,然后才与蚩尤战于涿鹿。之二,是蚩尤先侵犯炎帝,炎帝求救于黄帝,二帝组成联军。之三,是蚩尤挑战黄帝,黄帝应战。之四,是炎黄共灭蚩尤后,又在阪泉三次大战,再决雌雄。[18]
四种说法,孰是孰非,不得而知。
战争的惨烈却毋庸置疑,交战双方都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非常规手段。据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大作风雨,黄帝则请出天女旱魃抗洪救灾;蚩尤布下漫天大雾,黄帝则发明指南车突出重围。还据说,黄帝能够取胜,乃因九天玄女密授兵信神符。总之,巫术、科学、神话故事一个个轮番上阵,无所不用其极,只差细菌战和原子弹。[19]
想当时一定天昏地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就连天神地祇也要为之动容。难怪蚩尤死后,身上的木枷要化作枫林。每到秋天,便是漫山遍野的红,如火,如焰。[20]
那是血染的枫林。
血枫林。
风展龙旗如画
血枫林中升起的,是黄帝的战车。
战车在天地之间巡航,下有腾蛇,上有凤凰;后有鬼神,前有虎狼;拉套的骖是蛟龙,护驾的骖乘是毕方;而驾着警车开道的,竟是蚩尤。
蚩尤不是死了吗?怎么又成了黄帝的马前卒?
这不奇怪。在远古,族长与氏族,酋长与部落,都是同名的。比如伏羲族的氏族长都叫伏羲,炎黄两族的酋长都叫炎黄,就像秦汉以后的天子都叫皇帝。秦始皇就说,自己是始皇帝,后面的叫二世、三世、四世,直至万世。只不过,秦二世而亡。后来的皇帝,也不再叫二世三世。在位时叫皇帝,驾崩后给个谥号(比如文帝、武帝),再给个庙号(比如太祖、太宗),这才区别开来。
可惜远古没这规矩。伏羲和炎黄,并不叫伏羲一世、伏羲二世、伏羲三世等等,也没有庙号和谥号。再说我们也不清楚,九黎族酋长的本名是什么,总不能叫“黎叔”吧?
也只好还叫蚩尤。
蚩尤也是有一世、二世、三世的。与黄帝作战的,可能是其中某世。总之兵败被杀的是前任,警车开道的则是继任。据说,他还担任了黄帝的总参谋长,为黄帝南征北战。[21]
至于其他余部,有的被黄帝收编,有的退回南方。直到西周,他们还被称为黎民。[22]
黎民也是先祖,绝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因此,华夏民族的始祖应该是三个代表:炎帝、黄帝和蚩尤,我们是炎黄和九黎的共同子孙。
把他们统一起来的,是黄帝。
事实上,黄帝成为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始祖,就因为他能不计前嫌,兼收并蓄,搞统一战线。正是他,把普天之下的牛鬼蛇神都联合起来,形成了起先称为夏族,后来称为华族,再后来称为华夏之民族的胚胎。虽然这时,黄帝族还不能叫夏族,甚至不能叫民族,只能叫部族,或部族的雏形。
黄帝的战车上,一定飘扬着龙旗。
似乎并无必要弄清,龙究竟是不是黄帝族的图腾。没错,有熊氏怎么也扯不到龙身上去,九黎族的图腾反倒可能是龙蛇。如果黄帝竟能以战败者的图腾为新复合图腾的主体,那度量也真是大得惊人。
其实,就连龙是不是华夏民族的图腾,甚至是不是图腾,都没有必要较真。的确,龙的形象早已出现,比如五花八门的鱼龙、蟠龙、鸟首龙、鳄鱼龙、鹿首鱼尾龙、猪首牛角龙。如此之多的龙纷纷出土,不会没有原因。[23]
但,彼龙未必是此龙。何况就算是,你也无法证明黄帝就一定不会古为今用,再借壳上市。比方说,蛇就原本只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后来不也变成了图腾?因此,黄帝完全可能利用已有的龙或蚩尤的蛇,再造一条新龙。
我们相信,他有这种智慧。
更何况,一个民族总是需要凝聚力的。这就要有一个核心,一个仪式,一个象征,一个可以在它上面寄托感情的对象。国旗、国徽、国歌的作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意义,就在于此。它们当然不是人类学意义上的图腾,却可以看作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广义图腾”,即象征物或Logo,就像十字架、新月形和大卫星。
龙,也如此。
因此,无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换句话说,既然大多数华人都把自己看作龙的传人,把龙看作族的图腾,那又何不“权当他是”?
实际上,关于黄帝族图腾的说法如此之多,恰恰证明在黄帝时代的后期,已经有一个多部落的松散联合体。其中有炎帝族,有黄帝族,有九黎族,还有东方的夷族、西方的戎族、南方的蛮族、北方的狄族。他们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有来有往,有战有和,也有通商和通婚。
部落联盟的时代,即将到来。
而且这个时代也有三个代表:尧、舜、禹。
可能改变历史,更有可能改变族群的地位和命运,何况是车?车,无论是马车还是牛车,哪怕只是人力车,都是了不起的发明。它不但是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还能够成为战斗武器。春秋的战争,就是车战。因此,如果黄帝当真发明了车,那他就会拥有天下最大的兵工厂。他的武装力量,也会是所向无敌的坦克部队。
这可比说什么都管用。
反正不管怎样,黄帝族在当时,一定技术最先进,生产力最发达,综合实力最强。于是五湖四海的大小部落和氏族纷纷侧目。他们或者示好,或者结盟,或者投靠,这就是《史记》所谓“诸侯咸来宾从”。宾,就是归顺;从,就是服从;所谓诸侯,则是黄帝以外的各类族群。
宾从的结果是出现了独联体。但不是“独立国家联合体”,而是“独立部落联合体”。黄帝,就是独联体的总舵主。
黄帝时代的独联体,比炎帝时代的部落大,比尧舜时代的联盟小,规模和性质则处于二者之间。如何处理关系,怎样摆平江湖,当然是个问题。何况到了后期,包产到户的小族群,慕名前来的新成员,都已经很多。这就得像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也弄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来。
考验政治智慧的时候到了,黄帝的手段又是什么?
氏与轩冕。[11]
前面说过,姓别婚姻,氏别贵贱。别婚姻的办法是同姓不婚,别贵贱的办法则是轩冕有别。轩冕就是轩车和冠冕,这当然都是权贵们才能享用的东西。别轩冕,就是管理社会靠待遇。坐什么车,驾什么船,或者只能步行,有一定之规;穿什么衣,戴什么帽,或者只能光膀子,也有一定之规。而且,是什么氏,就用什么样的轩冕。
很清楚:轩冕是显贵的Pass,正如图腾是部落的Logo。
何况做起来也不难。因为独联体的各分舵,原本就有自己的图腾,比如熊、罴、貔、貅、虎。图腾不同,轩冕当然有异。现在,只要按照各自的实力,分个三六九等,排个上下高低,再规定一下尊卑贵贱,就行。
这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而且是更重大的发明。
事实上,有了这样一套游戏规则,许多事情就有话好商量,不必动辄出手。而且,只要认同轩冕的安排,就都是“自己人”,是“黄帝族”,不用管原来是哪个族群。
这叫什么呢?
这就叫“以利益均沾的合理分配赢得和平共处,用尊卑有序的文化符号实现身份认同”。
对!以文化论族类,以待遇换和平。
我们不知道,黄帝怎么会想出这个办法,莫非与性格有关?古人说,炎帝火德,黄帝土德,看来有点道理。以牛为图腾的炎帝族可能比较暴烈,黄帝则比较厚道。厚道人有厚道人的想法,也有厚道人的办法。厚道至极,便是智慧。
因此,同样比较厚道的周人便全盘继承了这些智慧,创造了井田、宗法、封建和礼乐四大制度(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三卷《奠基者》)。难怪周人坚持说自己是黄帝之后,而且姓姬了。看来,他们也确实一脉相承。
历史的背后,常常会有某些微妙之处。
可惜,尽管黄帝因为发明轩冕而号称轩辕,也尽管后世儒家一再宣称“垂衣裳而天下治”,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也就在黄帝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个强劲的敌人来到了他的面前。这个敌人是那样的英勇善战,百折不挠,所向披靡,根本就不理睬什么轩冕那一套。[12]
黄帝不得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
这个劲敌就是蚩尤。
战神蚩尤
蚩尤最后还是战败了。
战败的蚩尤,得到了胜利者最高的礼遇和最大的尊重。他被奉为战神,号称“兵主”,在封禅大典中,是继“天主”和“地主”之后第三个被祭祀的神。他的形象被画在了胜利者的军旗上,让黄帝麾下的将士备受鼓舞士气高涨,令其他那些反政府武装力量闻风丧胆,知难而退,不战而降。[13]
这是怎样的对手!
这是怎样的敌人!
让黄帝畏惧并敬重的蚩尤是九黎族部落的总酋长,九黎则可能是九个部落的联合体。每个部落,又各有九个兄弟氏族,因此号称八十一兄弟。这样看,他们应该叫九黎族,不该叫蚩尤族。因为蚩和尤,都不是什么好词。[14]
那么,蚩尤的意思是什么?
不妨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它的本义。蚩,从虫。虫就是它,它就是蛇。虫字上面那部分是止,即脚指头。所以蚩就是“蛇咬脚”。尤则是错咎、灾难、罪过,比如“以儆效尤”;又引申为怨恨、归咎、责怪,比如“怨天尤人”。[15]
很清楚,蚩尤就是蛇灾。
九黎,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也许意思是“蛇灾地区的人”。这就正如意大利那位伟大的艺术家莱昂纳多·达·芬奇,本名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意思是“来自芬奇”。
当然,蚩尤也可能是敌人对九黎的称呼。
事实上,尤,有突出特异的意思,比如尤物。陈独秀就说,尤物、狐媚、虎威,是同一类型。女人媚得像狐狸,就叫狐媚;男人凶得像老虎,就叫虎威。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推论,一个部落如果恐怖得有如蛇灾,那就叫蚩尤。这就好比一个女人叫狐狸精,绝不可能是她的本名。[16]
九黎被叫做蚩尤,大约也是因为既异类,又可怕。
的确,在传世的所有典籍中,蚩尤都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他们兽身人言,吞沙食石,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遇到这样的劲敌,谁不胆战心惊?[17]
直到胜利之后,炎黄还心有余悸,又敬又畏。
想那时黄帝一定十分头疼。战,输赢难定且不说,就算赢了也有悖于自己的原则或标榜,胜之不武。不战?由不得你。
何况那时的中原大地上,还有一个“老牌帝国主义者”炎帝。他们经营了很久,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打个比方,黄帝好比二战时的美国,炎帝好比英国,蚩尤好比德国。只不过,蚩尤并不是法西斯。
显然,礼让是不行的,礼仪也是没用的,管用的只有刀枪。
炎、黄、蚩尤之间,必有一战。
这是远古时期的“三国演义”,起因和过程却是一笔狗肉账。说法之一,是黄帝先与炎帝战于阪泉,然后才与蚩尤战于涿鹿。之二,是蚩尤先侵犯炎帝,炎帝求救于黄帝,二帝组成联军。之三,是蚩尤挑战黄帝,黄帝应战。之四,是炎黄共灭蚩尤后,又在阪泉三次大战,再决雌雄。[18]
四种说法,孰是孰非,不得而知。
战争的惨烈却毋庸置疑,交战双方都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非常规手段。据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大作风雨,黄帝则请出天女旱魃抗洪救灾;蚩尤布下漫天大雾,黄帝则发明指南车突出重围。还据说,黄帝能够取胜,乃因九天玄女密授兵信神符。总之,巫术、科学、神话故事一个个轮番上阵,无所不用其极,只差细菌战和原子弹。[19]
想当时一定天昏地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就连天神地祇也要为之动容。难怪蚩尤死后,身上的木枷要化作枫林。每到秋天,便是漫山遍野的红,如火,如焰。[20]
那是血染的枫林。
血枫林。
风展龙旗如画
血枫林中升起的,是黄帝的战车。
战车在天地之间巡航,下有腾蛇,上有凤凰;后有鬼神,前有虎狼;拉套的骖是蛟龙,护驾的骖乘是毕方;而驾着警车开道的,竟是蚩尤。
蚩尤不是死了吗?怎么又成了黄帝的马前卒?
这不奇怪。在远古,族长与氏族,酋长与部落,都是同名的。比如伏羲族的氏族长都叫伏羲,炎黄两族的酋长都叫炎黄,就像秦汉以后的天子都叫皇帝。秦始皇就说,自己是始皇帝,后面的叫二世、三世、四世,直至万世。只不过,秦二世而亡。后来的皇帝,也不再叫二世三世。在位时叫皇帝,驾崩后给个谥号(比如文帝、武帝),再给个庙号(比如太祖、太宗),这才区别开来。
可惜远古没这规矩。伏羲和炎黄,并不叫伏羲一世、伏羲二世、伏羲三世等等,也没有庙号和谥号。再说我们也不清楚,九黎族酋长的本名是什么,总不能叫“黎叔”吧?
也只好还叫蚩尤。
蚩尤也是有一世、二世、三世的。与黄帝作战的,可能是其中某世。总之兵败被杀的是前任,警车开道的则是继任。据说,他还担任了黄帝的总参谋长,为黄帝南征北战。[21]
至于其他余部,有的被黄帝收编,有的退回南方。直到西周,他们还被称为黎民。[22]
黎民也是先祖,绝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因此,华夏民族的始祖应该是三个代表:炎帝、黄帝和蚩尤,我们是炎黄和九黎的共同子孙。
把他们统一起来的,是黄帝。
事实上,黄帝成为华夏民族最重要的始祖,就因为他能不计前嫌,兼收并蓄,搞统一战线。正是他,把普天之下的牛鬼蛇神都联合起来,形成了起先称为夏族,后来称为华族,再后来称为华夏之民族的胚胎。虽然这时,黄帝族还不能叫夏族,甚至不能叫民族,只能叫部族,或部族的雏形。
黄帝的战车上,一定飘扬着龙旗。
似乎并无必要弄清,龙究竟是不是黄帝族的图腾。没错,有熊氏怎么也扯不到龙身上去,九黎族的图腾反倒可能是龙蛇。如果黄帝竟能以战败者的图腾为新复合图腾的主体,那度量也真是大得惊人。
其实,就连龙是不是华夏民族的图腾,甚至是不是图腾,都没有必要较真。的确,龙的形象早已出现,比如五花八门的鱼龙、蟠龙、鸟首龙、鳄鱼龙、鹿首鱼尾龙、猪首牛角龙。如此之多的龙纷纷出土,不会没有原因。[23]
但,彼龙未必是此龙。何况就算是,你也无法证明黄帝就一定不会古为今用,再借壳上市。比方说,蛇就原本只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后来不也变成了图腾?因此,黄帝完全可能利用已有的龙或蚩尤的蛇,再造一条新龙。
我们相信,他有这种智慧。
更何况,一个民族总是需要凝聚力的。这就要有一个核心,一个仪式,一个象征,一个可以在它上面寄托感情的对象。国旗、国徽、国歌的作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意义,就在于此。它们当然不是人类学意义上的图腾,却可以看作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广义图腾”,即象征物或Logo,就像十字架、新月形和大卫星。
龙,也如此。
因此,无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换句话说,既然大多数华人都把自己看作龙的传人,把龙看作族的图腾,那又何不“权当他是”?
实际上,关于黄帝族图腾的说法如此之多,恰恰证明在黄帝时代的后期,已经有一个多部落的松散联合体。其中有炎帝族,有黄帝族,有九黎族,还有东方的夷族、西方的戎族、南方的蛮族、北方的狄族。他们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有来有往,有战有和,也有通商和通婚。
部落联盟的时代,即将到来。
而且这个时代也有三个代表:尧、舜、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