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qqxsw.mx,明朝小官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李南宣真正开始一心攻读诗书才多久?没有名师指导,没有族人帮衬,想要一飞冲天,简直是痴人说梦。
假如张氏转不过弯来,她可能真的会让李南宣一辈子这么考下去,好好一个少年儿郎,哪能把一辈子的光阴都蹉跎在一个极有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执念当中?
读书人靠科举考试扬名立万,走上仕途,但科举考试并不是读书人的全部。没看到清高如孟举人,都晓得开馆授徒,挣些银两束脩养家糊口么?孟云晖得中秀才之后,也没有继续沉醉书本,而是迅速走出家门,和本县文人结交往来,为将来铺路。
连李大伯和周氏这样的老百姓都晓得,读书人想要更进一步,靠的不全是从书本上领会的学识,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只是一场场考试。
可看张氏教育李南宣的法子,分明是压抑李南宣的一切需求,把他培养成一个只知道读书考试的工具。
张氏这头听不进任何劝说,李大伯和周氏只能从李南宣身上想办法,他们并不想阻止李南宣为父争光,但也不想看着李南宣踏上他父亲的老路。人活着,需要一个想头,但也不能为了一个虚无飘渺的想头而陷入疯魔。
李大伯的方法简单粗暴:先试着让李南宣接触李家的家务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的繁琐小事,看似简单寻常,其实哪一桩都饱含世情学问,李南宣就像一个无欲无求的苦行僧,浑身上下,找不到一丝破绽,让他沾染一些烟火气,才能打破他身上的禁制。
无奈李南宣性子冷清,又是在寺中长大的,养出一副冰山性情。李大伯使出浑身解数,依然不能从这个嗣子身上找到其他波动情绪,不过李大伯一点都不泄气,依然乐此不疲地为软化李南宣努力着。
至于曾在张氏面前立下的、不会阻止李南宣认祖归宗的许诺,李大伯压根没放在心上。
一来,每届科举考试,能够大浪淘少得中前两百的,个个都是人中龙凤,随便拎一个出来,无不是出口成章、才思敏捷,前三甲哪有这么好考的?哪怕偏心如李大伯,也没奢望过李南宣能够拔得头筹。
二来,瑶江县以往的进士老爷们,几乎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假如李南宣果真能考中前三名,怎么说也得有四十好几了,那时候他肯定已经儿女成群,连孙子、孙女都能满地跑了,就算他要认祖归宗,也不会真的把一大家子全带走,怎么着也得给自家留下一两个儿孙吧?
三来,退一万步说,假若李南宣果真如张氏如愿,考中前三,那可是响当当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啊!连知县老爷都得好好奉承的人,日后必定前途无量。到时候只要他不忘李家对他的养育之恩,肯提携一下李家,足够李子恒和李绮节受益一辈子,不管他认不认祖归宗,李家还不是占到好处了?拦着不让他认祖归宗,白白得罪一个前途无量的大老爷,不是自找死路吗?
所以,李家人对李南宣考中前三之事不抱任何希望,但李南宣真的考中了,他们也会替李南宣高兴,毕竟他的辛苦和投入,他们全部看在眼里。
如果李南宣能够在读书之余,适当地放松一下自己,李大伯和周氏会更满意。
于是在张氏又一次对李南宣施压过后,眼看着好不容易露了几回笑脸的李南宣再度回到以前那种麻木枯槁的状态,周氏忽然突发奇想,要李南宣放下书本,和她一起张罗李绮节的出嫁事宜。
“官人和我年纪大了,能照管你们到几时呢?你们兄弟姊妹几个,唇齿相依,只有互相扶持、守望相助,才不会被外人欺负。三娘是咱们家头一个出嫁的,后头还有四娘和五娘,你虽是男伢,不管里头的事,也得跟着看看章程,心里有个大致的谱儿,以后外头遇到麻烦才不会慌手慌脚。九郎那边没有兄弟妯娌,三娘出阁以后,只有小夫妻俩两个过日子,省心是省心,可一旦碰上什么难事,连个帮手都没有,到头来,凡事还是要倚仗你和大郎这两个娘家兄弟。”
周氏一点都不见外,既要把李南宣当儿子养,就不能一味宠着他,更不能把他当成玻璃人一样捧着,得让他懂得自己该尽的责任,让他一点一点融入李家,有了市井生活气,他才不会被张氏教成一个麻木的泥人。
周氏一席话说完,看李南宣神色如常,脸上并没有抗拒之色,松了口气,“三娘出门的时候,你和大郎都得去送亲,我和你娘说了,她也乐意让你去呢。”
李大伯和周氏把李南宣视如己出,允许他私下里继续为生父服丧,还允诺将来不拦阻他认祖归宗,张氏心里十分感激,这件事,怎么说都是他们母子占尽便宜。这份大恩,无以为报,张氏虽然固执,也盼着能回报李家的恩德,自然不会阻止李南宣和李子恒等人亲近,何况是嫁娶这样的大事,李南宣作为李家长房之子,当然不能推托。
等事情定下之后,家里的婆子丫头奔走相告:“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三少爷竟然丢下书本,摸起算盘来啦!”
有几个想得深远的,偷偷找到正忙着给花庆福写回信的李绮节:“三娘,大少爷什么时候回来?太太已经着手让三少爷帮忙记账啦,大郎再不回来,家里还有他的位子吗?”
李绮节:……
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李家,也有面临兄弟相争的一天。
r /> 李南宣真正开始一心攻读诗书才多久?没有名师指导,没有族人帮衬,想要一飞冲天,简直是痴人说梦。
假如张氏转不过弯来,她可能真的会让李南宣一辈子这么考下去,好好一个少年儿郎,哪能把一辈子的光阴都蹉跎在一个极有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执念当中?
读书人靠科举考试扬名立万,走上仕途,但科举考试并不是读书人的全部。没看到清高如孟举人,都晓得开馆授徒,挣些银两束脩养家糊口么?孟云晖得中秀才之后,也没有继续沉醉书本,而是迅速走出家门,和本县文人结交往来,为将来铺路。
连李大伯和周氏这样的老百姓都晓得,读书人想要更进一步,靠的不全是从书本上领会的学识,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只是一场场考试。
可看张氏教育李南宣的法子,分明是压抑李南宣的一切需求,把他培养成一个只知道读书考试的工具。
张氏这头听不进任何劝说,李大伯和周氏只能从李南宣身上想办法,他们并不想阻止李南宣为父争光,但也不想看着李南宣踏上他父亲的老路。人活着,需要一个想头,但也不能为了一个虚无飘渺的想头而陷入疯魔。
李大伯的方法简单粗暴:先试着让李南宣接触李家的家务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的繁琐小事,看似简单寻常,其实哪一桩都饱含世情学问,李南宣就像一个无欲无求的苦行僧,浑身上下,找不到一丝破绽,让他沾染一些烟火气,才能打破他身上的禁制。
无奈李南宣性子冷清,又是在寺中长大的,养出一副冰山性情。李大伯使出浑身解数,依然不能从这个嗣子身上找到其他波动情绪,不过李大伯一点都不泄气,依然乐此不疲地为软化李南宣努力着。
至于曾在张氏面前立下的、不会阻止李南宣认祖归宗的许诺,李大伯压根没放在心上。
一来,每届科举考试,能够大浪淘少得中前两百的,个个都是人中龙凤,随便拎一个出来,无不是出口成章、才思敏捷,前三甲哪有这么好考的?哪怕偏心如李大伯,也没奢望过李南宣能够拔得头筹。
二来,瑶江县以往的进士老爷们,几乎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假如李南宣果真能考中前三名,怎么说也得有四十好几了,那时候他肯定已经儿女成群,连孙子、孙女都能满地跑了,就算他要认祖归宗,也不会真的把一大家子全带走,怎么着也得给自家留下一两个儿孙吧?
三来,退一万步说,假若李南宣果真如张氏如愿,考中前三,那可是响当当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啊!连知县老爷都得好好奉承的人,日后必定前途无量。到时候只要他不忘李家对他的养育之恩,肯提携一下李家,足够李子恒和李绮节受益一辈子,不管他认不认祖归宗,李家还不是占到好处了?拦着不让他认祖归宗,白白得罪一个前途无量的大老爷,不是自找死路吗?
所以,李家人对李南宣考中前三之事不抱任何希望,但李南宣真的考中了,他们也会替李南宣高兴,毕竟他的辛苦和投入,他们全部看在眼里。
如果李南宣能够在读书之余,适当地放松一下自己,李大伯和周氏会更满意。
于是在张氏又一次对李南宣施压过后,眼看着好不容易露了几回笑脸的李南宣再度回到以前那种麻木枯槁的状态,周氏忽然突发奇想,要李南宣放下书本,和她一起张罗李绮节的出嫁事宜。
“官人和我年纪大了,能照管你们到几时呢?你们兄弟姊妹几个,唇齿相依,只有互相扶持、守望相助,才不会被外人欺负。三娘是咱们家头一个出嫁的,后头还有四娘和五娘,你虽是男伢,不管里头的事,也得跟着看看章程,心里有个大致的谱儿,以后外头遇到麻烦才不会慌手慌脚。九郎那边没有兄弟妯娌,三娘出阁以后,只有小夫妻俩两个过日子,省心是省心,可一旦碰上什么难事,连个帮手都没有,到头来,凡事还是要倚仗你和大郎这两个娘家兄弟。”
周氏一点都不见外,既要把李南宣当儿子养,就不能一味宠着他,更不能把他当成玻璃人一样捧着,得让他懂得自己该尽的责任,让他一点一点融入李家,有了市井生活气,他才不会被张氏教成一个麻木的泥人。
周氏一席话说完,看李南宣神色如常,脸上并没有抗拒之色,松了口气,“三娘出门的时候,你和大郎都得去送亲,我和你娘说了,她也乐意让你去呢。”
李大伯和周氏把李南宣视如己出,允许他私下里继续为生父服丧,还允诺将来不拦阻他认祖归宗,张氏心里十分感激,这件事,怎么说都是他们母子占尽便宜。这份大恩,无以为报,张氏虽然固执,也盼着能回报李家的恩德,自然不会阻止李南宣和李子恒等人亲近,何况是嫁娶这样的大事,李南宣作为李家长房之子,当然不能推托。
等事情定下之后,家里的婆子丫头奔走相告:“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三少爷竟然丢下书本,摸起算盘来啦!”
有几个想得深远的,偷偷找到正忙着给花庆福写回信的李绮节:“三娘,大少爷什么时候回来?太太已经着手让三少爷帮忙记账啦,大郎再不回来,家里还有他的位子吗?”
李绮节:……
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李家,也有面临兄弟相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