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陈豪的使命 (1/2)
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蒙山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德军进攻而冒险乘坐飞机赶回位于利沃夫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的勃鲁西洛夫将军甚至没有来得及去文尼察找叶延冰的麻烦。
第7集团军的第一道防线已有三个地段被突破,部队陷入了苦战。初步判明,从克拉科夫方向突击的德军分成了两个箭头,一个指向了凯尔采,另一股德军正在强渡维斯瓦河,方向指向了塔尔努夫,威胁到11集团军的后方。
现在是11月24日,战役已经进行了两天。
德军在克拉科夫方向的集结并未彻底瞒过俄军。11月中旬以来,不断接到德军调动的情报,俄军总参谋部也打来了电报,要西南方面军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第8集团军被调入罗马尼亚后,这个方向的兵力确实单薄了。当时勃鲁西洛夫仍在布加勒斯特指挥战事,对方面军司令部转来的情况和指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兵力问题,大本营已经拨给了西南方面军四个哥萨克骑兵师。那些部队已经在去往前线的路上了。勃鲁西洛夫认为那四个师无足轻重,骑兵已经被证明落伍了,即便是进攻,曾经纵横欧洲的哥萨克骑兵在机关枪和大炮面前早已失去了勇武,更别说是阵地防御了。他更愿意得到装备精良的中**队。
他给那位取得罗马尼亚大捷并引起沙皇陛下浓厚兴趣的叶延冰将军不断下达命令。除要求叶延冰将位于文尼察的两个军立即向指定区域集结外,还迫切希望位于日托米尔的部队向利沃夫运动。罗马尼亚战役证明了华军的价值,如果那位据说和中国最高领袖有着特殊关系的将军麾下的部队迅速弥补战线。勃鲁西洛夫就安心多了。
但叶延冰拒不执行这道命令!给出的理由是参加了罗马尼亚战役的那两个军因伤亡巨大需要补充,而新到的部队因运输工具的极度匮乏不能行动。叶延冰给他的回电中罗列了一大堆问题,指责俄军未履行协议,导致部队不能迅速恢复战斗力。
这是公开的抗命!但气氛至极的勃鲁西洛夫却对叶延冰的抗命无可奈何。罗马尼亚战事已经证明那位中国将军是一个不那么好打交道的人,在取得罗马尼亚大捷后更有了抗命的资本。
这时,勃鲁西洛夫接到通知,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及第二个集团军已经全部抵达西南战区的后方。集结于文尼察一线。勃鲁西洛夫压制着心底的愤怒,给彼得堡发电。要求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命令中国远征军无条件接受西南战区的军令,避免两军之间因配合问题带来不利的后果。
总参谋长亚力克希夫上将迅速回电勃鲁西洛夫,说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王明远将军根据皇帝陛下的要求已经前往彼得堡,大本营将与其商谈远征军的指挥体系问题。对华军的供给应由西南战区给予满足。
显然。叶延冰已经向彼得堡告了状。
勃鲁西洛夫将军感到憋气。他确实没有全部履行协议,并不是他有意克扣对华军的补给,而是认为华军的补给不存在问题。根据副总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中将的调查,华军的后勤供应不存在任何问题,弹药被服药品根据协议是由华军自己来解决,俄军供应的只是粮食,但华军自身携带的粮食并不短缺!
这一条却被叶延冰抓住,成为了他抗命不遵的理由。
如果不是保加利亚战局逆转,勃鲁西洛夫将前往文尼察切实解决与华军的配合问题。但当时战况紧张。把他拴住了。
对保加利亚的进攻是沙皇提议的。罗马尼亚战局迷惑住了渴望胜利的皇帝陛下,他对攻占保加利亚后带来的后果痴迷不已。而那里被总参谋部确定为一个可以迅速扭转战局并且通向胜利的一条捷径。
如果迫使保加利亚退出战争,进而威胁到土耳其的立场。德奥的东方战线就彻底崩溃了。俄国将获得英法盟国的海上支持。而且,被德军蹂躏的塞尔维亚将获得解放。俄国历来对巴尔干方向重视异常,那里是俄罗斯帝国最佳的扩张方向。
俄罗斯帝国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扩张的机会。这场令俄国付出惨重代价的大战因塞尔维亚引起,俄国有权在东南欧显示自己的存在。
勃鲁西洛夫并不反对攻击并占领保加利亚。相反,他是皇帝陛下新战略的积极支持者。建立堪比苏沃洛夫的功勋激励着勃鲁西洛夫,夏季战役的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罗马尼亚的战局旋转在他看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呢?
勃鲁西洛夫于是调出了第8集团军投向了保加利亚。既然中国人不愿意干,那么就由自己干。其实他也不愿意让中国人干。如果击败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伟业由中国人来完成,将不利于帝国的长远战略。他并非不顾及第8集团军调出后方面军主战线的安全,第7、第11以及方面军直属部队(含增援的4个骑兵师)总计34个师,面对的德奥联军总兵力为35个师。这个对比坚定了勃鲁西洛夫发动保加利亚战役的信心,何况他手里还有实力强大的中国远征军呢?
在这里,勃鲁西洛夫忽略了四个问题。第一是俄军的战斗力根本不如德军。两年来的战争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德军在东线一直是以寡击众,但德国人却胜多负少。第二是经历了夏季进攻战役后,西南方面军部队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充,部队缺员严重,更不要说武器方面的极度短缺了。第三就是俄军内部存在的厌战和反战势力,这条的危害超过了前两条。最可怕的是第四条。即中国远征军并不是来拯救俄国的,他们在指挥体系上有着很强的独立性。被他视为预备队的中国远征军并不一定按照他的意图行事。
勃鲁西洛夫或许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但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如果不是中国人在罗马尼亚干脆利落地击败了德国人。勃鲁西洛夫不会不重视自己的问题。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些优秀的军事领导人在胜利的情况下不免过度夸大自己的实力而忽视敌人的力量。
勃鲁西洛夫认为,德国人绝不会坐视保加利亚垮台。所以,德国即使向东线调来援军也会投向保加利亚。所以,他的西南主战线是安全的。事实证明,德军确实向保加利亚增兵了,第8集团军面对的就是德国从西线调来的部队。
现在。俄军在保加利亚遭到了失败,部队被迫撤回了罗马尼亚。他需要时间巩固罗马尼亚南部防线。以整顿罗马尼亚残破的军队。而德军却在自己的主战线动手了。
匆匆回到利沃夫的勃鲁西洛夫面对的形势一团糟。收集到的情报很多是自相矛盾的,敌人究竟有多少兵力?他们的攻击是战术性的反击还是战略性的进攻他不清楚,甚至搞不清德军前锋已经挺进到了哪里,甚至连第7集团军司令科斯坚科将军也说不清准确的情况。
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手里急缺战略预... -->>
因德军进攻而冒险乘坐飞机赶回位于利沃夫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的勃鲁西洛夫将军甚至没有来得及去文尼察找叶延冰的麻烦。
第7集团军的第一道防线已有三个地段被突破,部队陷入了苦战。初步判明,从克拉科夫方向突击的德军分成了两个箭头,一个指向了凯尔采,另一股德军正在强渡维斯瓦河,方向指向了塔尔努夫,威胁到11集团军的后方。
现在是11月24日,战役已经进行了两天。
德军在克拉科夫方向的集结并未彻底瞒过俄军。11月中旬以来,不断接到德军调动的情报,俄军总参谋部也打来了电报,要西南方面军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第8集团军被调入罗马尼亚后,这个方向的兵力确实单薄了。当时勃鲁西洛夫仍在布加勒斯特指挥战事,对方面军司令部转来的情况和指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兵力问题,大本营已经拨给了西南方面军四个哥萨克骑兵师。那些部队已经在去往前线的路上了。勃鲁西洛夫认为那四个师无足轻重,骑兵已经被证明落伍了,即便是进攻,曾经纵横欧洲的哥萨克骑兵在机关枪和大炮面前早已失去了勇武,更别说是阵地防御了。他更愿意得到装备精良的中**队。
他给那位取得罗马尼亚大捷并引起沙皇陛下浓厚兴趣的叶延冰将军不断下达命令。除要求叶延冰将位于文尼察的两个军立即向指定区域集结外,还迫切希望位于日托米尔的部队向利沃夫运动。罗马尼亚战役证明了华军的价值,如果那位据说和中国最高领袖有着特殊关系的将军麾下的部队迅速弥补战线。勃鲁西洛夫就安心多了。
但叶延冰拒不执行这道命令!给出的理由是参加了罗马尼亚战役的那两个军因伤亡巨大需要补充,而新到的部队因运输工具的极度匮乏不能行动。叶延冰给他的回电中罗列了一大堆问题,指责俄军未履行协议,导致部队不能迅速恢复战斗力。
这是公开的抗命!但气氛至极的勃鲁西洛夫却对叶延冰的抗命无可奈何。罗马尼亚战事已经证明那位中国将军是一个不那么好打交道的人,在取得罗马尼亚大捷后更有了抗命的资本。
这时,勃鲁西洛夫接到通知,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及第二个集团军已经全部抵达西南战区的后方。集结于文尼察一线。勃鲁西洛夫压制着心底的愤怒,给彼得堡发电。要求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命令中国远征军无条件接受西南战区的军令,避免两军之间因配合问题带来不利的后果。
总参谋长亚力克希夫上将迅速回电勃鲁西洛夫,说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王明远将军根据皇帝陛下的要求已经前往彼得堡,大本营将与其商谈远征军的指挥体系问题。对华军的供给应由西南战区给予满足。
显然。叶延冰已经向彼得堡告了状。
勃鲁西洛夫将军感到憋气。他确实没有全部履行协议,并不是他有意克扣对华军的补给,而是认为华军的补给不存在问题。根据副总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中将的调查,华军的后勤供应不存在任何问题,弹药被服药品根据协议是由华军自己来解决,俄军供应的只是粮食,但华军自身携带的粮食并不短缺!
这一条却被叶延冰抓住,成为了他抗命不遵的理由。
如果不是保加利亚战局逆转,勃鲁西洛夫将前往文尼察切实解决与华军的配合问题。但当时战况紧张。把他拴住了。
对保加利亚的进攻是沙皇提议的。罗马尼亚战局迷惑住了渴望胜利的皇帝陛下,他对攻占保加利亚后带来的后果痴迷不已。而那里被总参谋部确定为一个可以迅速扭转战局并且通向胜利的一条捷径。
如果迫使保加利亚退出战争,进而威胁到土耳其的立场。德奥的东方战线就彻底崩溃了。俄国将获得英法盟国的海上支持。而且,被德军蹂躏的塞尔维亚将获得解放。俄国历来对巴尔干方向重视异常,那里是俄罗斯帝国最佳的扩张方向。
俄罗斯帝国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扩张的机会。这场令俄国付出惨重代价的大战因塞尔维亚引起,俄国有权在东南欧显示自己的存在。
勃鲁西洛夫并不反对攻击并占领保加利亚。相反,他是皇帝陛下新战略的积极支持者。建立堪比苏沃洛夫的功勋激励着勃鲁西洛夫,夏季战役的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罗马尼亚的战局旋转在他看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呢?
勃鲁西洛夫于是调出了第8集团军投向了保加利亚。既然中国人不愿意干,那么就由自己干。其实他也不愿意让中国人干。如果击败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伟业由中国人来完成,将不利于帝国的长远战略。他并非不顾及第8集团军调出后方面军主战线的安全,第7、第11以及方面军直属部队(含增援的4个骑兵师)总计34个师,面对的德奥联军总兵力为35个师。这个对比坚定了勃鲁西洛夫发动保加利亚战役的信心,何况他手里还有实力强大的中国远征军呢?
在这里,勃鲁西洛夫忽略了四个问题。第一是俄军的战斗力根本不如德军。两年来的战争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德军在东线一直是以寡击众,但德国人却胜多负少。第二是经历了夏季进攻战役后,西南方面军部队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充,部队缺员严重,更不要说武器方面的极度短缺了。第三就是俄军内部存在的厌战和反战势力,这条的危害超过了前两条。最可怕的是第四条。即中国远征军并不是来拯救俄国的,他们在指挥体系上有着很强的独立性。被他视为预备队的中国远征军并不一定按照他的意图行事。
勃鲁西洛夫或许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但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如果不是中国人在罗马尼亚干脆利落地击败了德国人。勃鲁西洛夫不会不重视自己的问题。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些优秀的军事领导人在胜利的情况下不免过度夸大自己的实力而忽视敌人的力量。
勃鲁西洛夫认为,德国人绝不会坐视保加利亚垮台。所以,德国即使向东线调来援军也会投向保加利亚。所以,他的西南主战线是安全的。事实证明,德军确实向保加利亚增兵了,第8集团军面对的就是德国从西线调来的部队。
现在。俄军在保加利亚遭到了失败,部队被迫撤回了罗马尼亚。他需要时间巩固罗马尼亚南部防线。以整顿罗马尼亚残破的军队。而德军却在自己的主战线动手了。
匆匆回到利沃夫的勃鲁西洛夫面对的形势一团糟。收集到的情报很多是自相矛盾的,敌人究竟有多少兵力?他们的攻击是战术性的反击还是战略性的进攻他不清楚,甚至搞不清德军前锋已经挺进到了哪里,甚至连第7集团军司令科斯坚科将军也说不清准确的情况。
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手里急缺战略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