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易中天品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屑于啊?就是崔琰他因为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是一个地位也高,品德也高,人又漂亮的这样一个人,他可能就会想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要杀就杀呗,任杀任剐呗,我申辩什么啊?不申辩,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就是崔琰早就预料到曹操不会放过他,用不着申辩,申辩也没有用。
曹操杀崔琰还可能有别的原因,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我再提出两个原因,一个是报复杀人。我们知道曹操得到崔琰是什么时候,是建安九年,建安九年曹操拿下了邺城,自己当了冀州牧,把崔琰从监狱里放出来曹操大宴宾客,很得意地说:哎呀,我刚才查了一下户口,说这个冀州有三十万人,这可是一个大州啊。很得意,这个是小人得意了,刚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崔琰站起来说:曹公啊,现在天下分崩,生灵涂炭,王师驾到不先存问风俗,不先安抚百姓,先想到是自己捞了多少油水,得了多少粮食、人口、军队,可以扩充自己的势力,这难道是敝州百姓寄希望于明公的吗?这个话一说所有的宾客脸都吓白了,曹操马上改容,肃然起敬,对,崔先生你说得对。正义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但是我觉得这个疙瘩可能曹操心里就结下了。
崔琰对曹操的那一番大义凛然的话,不得不让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可是曹操的心底很可能结下了一个疙瘩。从公元204年结怨到公元216年杀人,曹操等了十二年,他终于用崔琰的死解开了那个疙瘩。崔琰用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是个光明磊落的君子,曹操则用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是个奸雄。那么崔琰之死只是这么简单吗?
第三种可能就是安排后事,他杀崔琰是为了安排后事。因为我们知道曹操晚年的时候接班人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曹丕、曹植兄弟两个为了争夺这个储位展开了明争暗斗。这个时候曹操秘密征求百官的意见,很多人都秘密回信给曹操说我赞成选谁,惟独崔琰公开回信,说:春秋大义立嫡以长,你选接班人要选年纪最大的,也就是要选曹丕,何况五官中郎将——就是曹丕了——仁孝聪明,应该当太子,我崔琰愿意以死来捍卫这个正道。曹操看了以后大吃一惊,因为曹植的妻子是崔琰的侄女,要按私情崔琰应该支持曹植的,但是他支持曹丕,所以曹操非常敬重。那么按说这个它不该成为曹操杀崔琰的原因对不对,观点不是一致吗,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裴松之在这个地方加了一条注,注的是什么呢?说曹植的那个妻子,也就是崔琰的那个侄女,有一天因为穿了一件漂亮衣裳被曹操杀了。他这条注没有注在三国志曹植传,而注到了三国志崔琰传,而且注到这个地方,我觉得裴松之好像在暗示什么,暗示说崔琰的死其实与曹植、曹丕兄弟争夺这个储位可能是有关系的。那么事实上也有人因此而死,比方说杨修。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崔琰之死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参与曹植、曹丕兄弟争夺储位可能是原因之一,所以曹操对他敬畏的崔琰也是毫不手软的。据史书记载,在曹操死去的前一年,杨修也是因为陷入了夺嫡之争而被曹操杀害,事实果真如此吗?易中天先生将为我们分析杨修真正的死因。
从刚才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晚年的曹操在逐步地安排政权过渡的后事。如果说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人才对他的事业至关重要;而在权力过渡的时候,对任何有可能影响权力过渡的人才,曹操一点都不会心慈手软的。那么崔琰之死可能就是与此有关联,而在历史上的杨修也同样被认为是参与了夺嫡之争,那么易中天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杨修之死的?杨修之死与他的个人性格有什么关联吗?
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聪明人,杨修可以说是聪明绝顶,第二,杨修又是一个谦恭的人。由于杨修这个人又聪明又谦恭,所以他和曹操所有儿子的关系都很好,曹操的儿子都争着跟他交朋友,杨修谁也不敢得罪,他也都去交朋友。所以杨修的死他不因为得罪了谁,他没得罪人,但是杨修还是被曹操杀了。那么三国志也好,后汉书也好,都认为杨修的死是因为在夺嫡之争当中杨修是站在曹植一边的,再加上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这样一些原因曹操在自己临死之前把杨修杀了。
但是这个说法我认为也是可以讨论的,虽然这是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说法,为什么可以讨论呢?有两点可疑的地方:第一点,杨修确实是曹植一党,但不是死党,是活党。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太子以后,杨修就想疏远曹植,是曹植抓住他不放,杨修也不敢跟曹植翻脸,维持着这样一种往来关系。既然不是死党你杀他干什么呢?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杨修和曹丕的关系也不坏,而且很好。杨修曾经送给曹丕一把剑,做剑的这个人叫王髦,所以这个剑叫王髦之剑。后来曹丕当了皇帝,有一天出宫的时候他身上佩着这把剑,把剑拿出来一看他想起杨修来了,他说停车:诸位知不知道,这就是杨德祖送给我的王髦之剑啊,——王髦现在在哪里啊?说在什么什么地方。说,看王髦去。把车子开到王髦家,送了王髦很多礼物。那俗话说爱屋及乌嘛,曹丕连王髦他都要去看望,他怎么会恨杨修呢?曹丕自己不恨杨修,你曹操替他杀什么?没道理嘛。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杨修的确是卷入了夺嫡之争,但是他与当时的接班人的热门人选——曹植和曹丕关系都是不远不近,谁也不敢得罪。杨修虽然支持曹植,但不是死党,所以曹操不大可能因为立太子的问题而杀杨修。那么杨修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曹操杀死的呢?难道曹操真的是妒忌杨修的才干吗?
我的看法是什么呢?我认为曹操是为自己杀杨修的。前面我们讲过了,杨修这个人很聪明,但在我看来是小聪明。根据后汉书,——因为三国志是没有杨修的传的,不敢对杨修作传的,后汉书杨修有传,世说新语里面也有有关的记载,——根据这个记载,就是说杨修这个人非常聪明,他在曹操的手下做事,处理这些公文,觉得这种工作根本就用不着他多少时间,他老溜出去玩儿。溜出去玩儿万一曹操写个条子来问什么事怎么办呢?他先事先都算好了,他能算出来曹操今天会问什么问题,而且他能算出来曹操会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什么,然后他按照这个设想事先他就把答案写好,一沓一沓地放到那个地方,然后跟手下人说:你记住啊,待会儿曹公来了,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把这张拿去,问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你把这张拿去,问第三个问题时候你把这张拿去。然后自己出去玩儿去了,就这样对付曹操,还都很成功。结果有一天这是叫做人算不如天算,有一天他出去玩儿的时候刮大风,把这个纸吹得到处都是,他手下的人把它捡过来次序乱了,曹操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把第三个答案交上去了,问第二个问题的时候第一个答案交上去了。曹操一看什么乱七八糟,把杨修叫过来一问,杨修老实交待。曹操恨死他了,说你怎么能这样忽悠我呢?就讨厌他了。
那更不聪明的是杨修他还要卖弄自己的聪明,世说新语里面有好几个故事,说曹操修丞相府,修好了去看了一下,什么话没说在门上写了一个字:“活”杨修马上说来来来,把门改小一点“门”内有一个“活”就是“阔”嘛,丞相嫌门大了。他猜着了。又有一次,人家送来一盒酥糖,还是奶酪我忘了,曹操吃了一口,然后写了一个“合”联合的合。杨修拿过来就吃,大家说什么意思,你看,不是“人一口”吗?一人吃一口嘛,都是这种小聪明。你这种东西炫耀炫耀、卖弄卖弄也就算了,但是他还要去猜曹操的军事安排。曹操在汉中跟刘备作战的时候,打也打不下来,退也退不回去,有一天人家来请示曹操今天晚上军中的口令是什么,曹操说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口令传出去以后杨修就在家里收拾行李,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你这还听不懂啊,魏王打算回去了,要抛弃汉中了。那么这是军事行动啊,这个时候你耍什么小聪明啊!回去以后没多久,曹操就把杨修杀了,罪名是什么呢?“漏泻言教,交关诸侯”八个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泄露国家机密罪,结党营私罪,妖言惑众罪。
杨修临死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也知道我是死得太晚了,我早就该死了。但是我不知道杨修明不明白他为什么早就该死了,他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没有?如果也像三国志后汉书理解的那样,是因为和曹植关系密切所以曹操要杀他,那算他没想通,为什么?他不知道曹操是一个什么人,什么人?独裁者,曹操这个人肯定是要大权独揽,不管他最后想不想当皇帝,要不要皇帝那个名号,他在这个王朝中要做到大权独揽,这点是没有疑问的。那么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容忍别人把自己的心思给猜透呢?他要搞秘密政治,搞特务统治,他怎么能容忍你把我心思看穿了?他只能我把你心思看穿了,你永远琢磨不透我,叫做天恩难测,或者天威难测。而且你杨修不但把我的心思猜透了,你还到处嚷嚷,至少也显得我曹某人没有城府,我这么小儿科就让你杨修一眼看穿了,你连我要问几个问题的次序你都猜着了,这样的人还得了啊?肯定要杀他。
甚至连崔琰的死可能都是有这个原因。崔琰是什么?曹操秘密征求立储的意见,崔琰公开作答,叫做“露板”就是发表公开信。那么你要知道,曹操秘密征求意见这是个规矩啊,这种事情是不能公开征求意见的,你崔琰公开作答是不是坏了规矩,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为什么要公开作答?人家都秘密回信,你这不是刻意作秀吗?表示你光明正大是不是?表示你没有嫌疑是不是?表示你不会因为曹植的妻子是你的侄女你就结党营私,你想表现这个对不对?曹操不满。第三,就算崔琰没有这个意思,没有作秀的意思,他只是心怀坦荡,他只是大公无私,但是你公开作答不显得曹操的秘密征求意见有点鬼鬼祟祟吗?你这样不就把曹操就比下去了吗?曹操能够容忍吗?何况这个时候大权在握的曹操已经是杀人魔王一个了。我猜测崔琰之死和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恐怕在这个地方。
而且我们知道崔琰和杨修是在曹操的最后的岁月里被杀的,而这个时候曹魏集团内部的斗争异常激烈,因为曹操的几个儿子都在争夺接班人的地位,那么他们是怎么争夺的?最后又花落谁家呢?请看下集——夺嫡之争。
不屑于啊?就是崔琰他因为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是一个地位也高,品德也高,人又漂亮的这样一个人,他可能就会想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要杀就杀呗,任杀任剐呗,我申辩什么啊?不申辩,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就是崔琰早就预料到曹操不会放过他,用不着申辩,申辩也没有用。
曹操杀崔琰还可能有别的原因,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我再提出两个原因,一个是报复杀人。我们知道曹操得到崔琰是什么时候,是建安九年,建安九年曹操拿下了邺城,自己当了冀州牧,把崔琰从监狱里放出来曹操大宴宾客,很得意地说:哎呀,我刚才查了一下户口,说这个冀州有三十万人,这可是一个大州啊。很得意,这个是小人得意了,刚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崔琰站起来说:曹公啊,现在天下分崩,生灵涂炭,王师驾到不先存问风俗,不先安抚百姓,先想到是自己捞了多少油水,得了多少粮食、人口、军队,可以扩充自己的势力,这难道是敝州百姓寄希望于明公的吗?这个话一说所有的宾客脸都吓白了,曹操马上改容,肃然起敬,对,崔先生你说得对。正义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但是我觉得这个疙瘩可能曹操心里就结下了。
崔琰对曹操的那一番大义凛然的话,不得不让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可是曹操的心底很可能结下了一个疙瘩。从公元204年结怨到公元216年杀人,曹操等了十二年,他终于用崔琰的死解开了那个疙瘩。崔琰用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是个光明磊落的君子,曹操则用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是个奸雄。那么崔琰之死只是这么简单吗?
第三种可能就是安排后事,他杀崔琰是为了安排后事。因为我们知道曹操晚年的时候接班人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曹丕、曹植兄弟两个为了争夺这个储位展开了明争暗斗。这个时候曹操秘密征求百官的意见,很多人都秘密回信给曹操说我赞成选谁,惟独崔琰公开回信,说:春秋大义立嫡以长,你选接班人要选年纪最大的,也就是要选曹丕,何况五官中郎将——就是曹丕了——仁孝聪明,应该当太子,我崔琰愿意以死来捍卫这个正道。曹操看了以后大吃一惊,因为曹植的妻子是崔琰的侄女,要按私情崔琰应该支持曹植的,但是他支持曹丕,所以曹操非常敬重。那么按说这个它不该成为曹操杀崔琰的原因对不对,观点不是一致吗,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裴松之在这个地方加了一条注,注的是什么呢?说曹植的那个妻子,也就是崔琰的那个侄女,有一天因为穿了一件漂亮衣裳被曹操杀了。他这条注没有注在三国志曹植传,而注到了三国志崔琰传,而且注到这个地方,我觉得裴松之好像在暗示什么,暗示说崔琰的死其实与曹植、曹丕兄弟争夺这个储位可能是有关系的。那么事实上也有人因此而死,比方说杨修。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崔琰之死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参与曹植、曹丕兄弟争夺储位可能是原因之一,所以曹操对他敬畏的崔琰也是毫不手软的。据史书记载,在曹操死去的前一年,杨修也是因为陷入了夺嫡之争而被曹操杀害,事实果真如此吗?易中天先生将为我们分析杨修真正的死因。
从刚才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晚年的曹操在逐步地安排政权过渡的后事。如果说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人才对他的事业至关重要;而在权力过渡的时候,对任何有可能影响权力过渡的人才,曹操一点都不会心慈手软的。那么崔琰之死可能就是与此有关联,而在历史上的杨修也同样被认为是参与了夺嫡之争,那么易中天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杨修之死的?杨修之死与他的个人性格有什么关联吗?
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聪明人,杨修可以说是聪明绝顶,第二,杨修又是一个谦恭的人。由于杨修这个人又聪明又谦恭,所以他和曹操所有儿子的关系都很好,曹操的儿子都争着跟他交朋友,杨修谁也不敢得罪,他也都去交朋友。所以杨修的死他不因为得罪了谁,他没得罪人,但是杨修还是被曹操杀了。那么三国志也好,后汉书也好,都认为杨修的死是因为在夺嫡之争当中杨修是站在曹植一边的,再加上杨修是袁术的外甥,这样一些原因曹操在自己临死之前把杨修杀了。
但是这个说法我认为也是可以讨论的,虽然这是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说法,为什么可以讨论呢?有两点可疑的地方:第一点,杨修确实是曹植一党,但不是死党,是活党。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太子以后,杨修就想疏远曹植,是曹植抓住他不放,杨修也不敢跟曹植翻脸,维持着这样一种往来关系。既然不是死党你杀他干什么呢?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杨修和曹丕的关系也不坏,而且很好。杨修曾经送给曹丕一把剑,做剑的这个人叫王髦,所以这个剑叫王髦之剑。后来曹丕当了皇帝,有一天出宫的时候他身上佩着这把剑,把剑拿出来一看他想起杨修来了,他说停车:诸位知不知道,这就是杨德祖送给我的王髦之剑啊,——王髦现在在哪里啊?说在什么什么地方。说,看王髦去。把车子开到王髦家,送了王髦很多礼物。那俗话说爱屋及乌嘛,曹丕连王髦他都要去看望,他怎么会恨杨修呢?曹丕自己不恨杨修,你曹操替他杀什么?没道理嘛。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杨修的确是卷入了夺嫡之争,但是他与当时的接班人的热门人选——曹植和曹丕关系都是不远不近,谁也不敢得罪。杨修虽然支持曹植,但不是死党,所以曹操不大可能因为立太子的问题而杀杨修。那么杨修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被曹操杀死的呢?难道曹操真的是妒忌杨修的才干吗?
我的看法是什么呢?我认为曹操是为自己杀杨修的。前面我们讲过了,杨修这个人很聪明,但在我看来是小聪明。根据后汉书,——因为三国志是没有杨修的传的,不敢对杨修作传的,后汉书杨修有传,世说新语里面也有有关的记载,——根据这个记载,就是说杨修这个人非常聪明,他在曹操的手下做事,处理这些公文,觉得这种工作根本就用不着他多少时间,他老溜出去玩儿。溜出去玩儿万一曹操写个条子来问什么事怎么办呢?他先事先都算好了,他能算出来曹操今天会问什么问题,而且他能算出来曹操会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什么,然后他按照这个设想事先他就把答案写好,一沓一沓地放到那个地方,然后跟手下人说:你记住啊,待会儿曹公来了,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把这张拿去,问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你把这张拿去,问第三个问题时候你把这张拿去。然后自己出去玩儿去了,就这样对付曹操,还都很成功。结果有一天这是叫做人算不如天算,有一天他出去玩儿的时候刮大风,把这个纸吹得到处都是,他手下的人把它捡过来次序乱了,曹操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他把第三个答案交上去了,问第二个问题的时候第一个答案交上去了。曹操一看什么乱七八糟,把杨修叫过来一问,杨修老实交待。曹操恨死他了,说你怎么能这样忽悠我呢?就讨厌他了。
那更不聪明的是杨修他还要卖弄自己的聪明,世说新语里面有好几个故事,说曹操修丞相府,修好了去看了一下,什么话没说在门上写了一个字:“活”杨修马上说来来来,把门改小一点“门”内有一个“活”就是“阔”嘛,丞相嫌门大了。他猜着了。又有一次,人家送来一盒酥糖,还是奶酪我忘了,曹操吃了一口,然后写了一个“合”联合的合。杨修拿过来就吃,大家说什么意思,你看,不是“人一口”吗?一人吃一口嘛,都是这种小聪明。你这种东西炫耀炫耀、卖弄卖弄也就算了,但是他还要去猜曹操的军事安排。曹操在汉中跟刘备作战的时候,打也打不下来,退也退不回去,有一天人家来请示曹操今天晚上军中的口令是什么,曹操说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口令传出去以后杨修就在家里收拾行李,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你这还听不懂啊,魏王打算回去了,要抛弃汉中了。那么这是军事行动啊,这个时候你耍什么小聪明啊!回去以后没多久,曹操就把杨修杀了,罪名是什么呢?“漏泻言教,交关诸侯”八个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泄露国家机密罪,结党营私罪,妖言惑众罪。
杨修临死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也知道我是死得太晚了,我早就该死了。但是我不知道杨修明不明白他为什么早就该死了,他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没有?如果也像三国志后汉书理解的那样,是因为和曹植关系密切所以曹操要杀他,那算他没想通,为什么?他不知道曹操是一个什么人,什么人?独裁者,曹操这个人肯定是要大权独揽,不管他最后想不想当皇帝,要不要皇帝那个名号,他在这个王朝中要做到大权独揽,这点是没有疑问的。那么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容忍别人把自己的心思给猜透呢?他要搞秘密政治,搞特务统治,他怎么能容忍你把我心思看穿了?他只能我把你心思看穿了,你永远琢磨不透我,叫做天恩难测,或者天威难测。而且你杨修不但把我的心思猜透了,你还到处嚷嚷,至少也显得我曹某人没有城府,我这么小儿科就让你杨修一眼看穿了,你连我要问几个问题的次序你都猜着了,这样的人还得了啊?肯定要杀他。
甚至连崔琰的死可能都是有这个原因。崔琰是什么?曹操秘密征求立储的意见,崔琰公开作答,叫做“露板”就是发表公开信。那么你要知道,曹操秘密征求意见这是个规矩啊,这种事情是不能公开征求意见的,你崔琰公开作答是不是坏了规矩,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为什么要公开作答?人家都秘密回信,你这不是刻意作秀吗?表示你光明正大是不是?表示你没有嫌疑是不是?表示你不会因为曹植的妻子是你的侄女你就结党营私,你想表现这个对不对?曹操不满。第三,就算崔琰没有这个意思,没有作秀的意思,他只是心怀坦荡,他只是大公无私,但是你公开作答不显得曹操的秘密征求意见有点鬼鬼祟祟吗?你这样不就把曹操就比下去了吗?曹操能够容忍吗?何况这个时候大权在握的曹操已经是杀人魔王一个了。我猜测崔琰之死和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恐怕在这个地方。
而且我们知道崔琰和杨修是在曹操的最后的岁月里被杀的,而这个时候曹魏集团内部的斗争异常激烈,因为曹操的几个儿子都在争夺接班人的地位,那么他们是怎么争夺的?最后又花落谁家呢?请看下集——夺嫡之争。